中国新报中文网

导航菜单

班程农丨缅怀费孝通先生:传承精神财富 续写时代新篇

2025
11/21
07:36
中国新报
分享
浏览量:    来源:中国新报

 


        中国新报(记者 刘延平)编者按:2025年11月18日下午,《从“乡土”到“振兴”:文化自觉与乡村未来——纪念费孝通先生诞辰115周年交流座谈会》在叶辛好花红书院举行,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顾久、贵州省政协原副主席班程农等出席。


         《缅怀费孝通先生:传承精神财富 续写时代新篇》一文是贵州省政协原副主席、叶辛好花红书院顾问、中国老科协副会长、贵州省老科协荣誉会长班程农在《“从“乡土”到“振兴”:文化自觉与乡村未来——纪念费孝通先生诞辰115周年交流座谈会》上的致辞,中国新报六大河栏目特全文刊发,以飨读者!

 


         今天,我们怀着崇敬之心纪念费孝通先生(下称“费老”)。这位学界泰斗用一生践行学术使命、深耕社会发展,其学术成就、实践担当与人格魅力,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的发展轨迹,更对国家社会进步、民族团结、繁荣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纪念费老,核心在于传承其精神内核、汲取其智慧力量,在新时代续写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责任与担当。 

 

         一、纪念他为国家发展与民族团结筑牢的学术根基


        我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族关系格局。这一局面的形成,既得益于国家的基本国策与方略,也离不开费老等老一辈学者的深耕细作。费老的学术生涯始于民族问题研究,青年时代便扎根民族地区,耗费大量精力开展实地调查,凭借深厚的学术积累与实践洞察,成为民族研究领域的权威大家,也因此担任国家民委副主任,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持。


         费老的学术影响力不仅跨越领域,更跨越地域、代代相传。在他的感召与引领下,一批学者投身社会学研究,如我们熟悉的叶小文先生便是其中代表。如今,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高校的社会学学科蓬勃发展,而贵州民族大学的社会学也成为特色长项,这正是费老学术精神传承不息的生动体现。


        尤其值得贵州人民铭记的是,费老与贵州有着深厚的不解之缘,曾为贵州发展立下两件功在千秋的大事。1950年,他深入贵州调研,与欧百川先生共同发起创办了贵州民族学院(今贵州民族大学),为贵州民族地区培养人才搭建了重要平台,这份恩情值得每一位民大人、每一位贵州人永远感念;同时,他在民族史研究领域的成果,不仅惠及贵州,更对广西等边疆地区的历史梳理、文化传承与国家安全有着深远意义,用学术力量为边疆稳定与发展保驾护航。

 

        二、纪念他扎根大地、追求真理的崇高精神


        费老的人格魅力,集中体现在他坚韧不拔、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治学精神与家国情怀中。自青年时期起,他便将目光投向社会底层,聚焦社会发展规律、社会矛盾与现实问题,跑遍祖国山山水水,尤其在条件艰苦的民族地区留下了无数足迹。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他曾与第一任夫人深入广西山沟开展乡村调查,遭遇“误入虎口”的险境,夫人更是为此献出了生命。正是这种不畏艰险、甘于奉献的精神,让他始终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知回应时代。


        这种扎根实践、心系民生的精神,对今天的年轻一代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在学术浮躁、急于求成的当下,费老用一生践行的“实事求是”“知行合一”,提醒着我们:真正的学术研究必须源于实践、服务人民;真正的学者必须心怀家国、勇担使命。继承这份精神,就是要像费老那样,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基层、扎根群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追求真理、实现价值。

 

         三、纪念他高瞻远瞩、心系民生的战略智慧


        费老的伟大,更在于他超越时代的战略眼光与战略思维。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就提出了“乡土重建”的理念,而这与我们今天倡导的“乡村振兴”,虽在具体内容上因时代背景不同而有所差异,本质上却是一脉相承的继承与发展。这一理念的延续,彰显了我国对“三农”问题一以贯之的重视,也印证了费老战略判断的前瞻性与科学性。


      费老在《乡土中国》等著作中,始终聚焦农村、农民、农业,将“三农”视为国家发展的根基。他的学术研究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农民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力量。正是在这样的学术理念与社会共识影响下,国家始终将“三农”问题放在优先位置,而“三农是共和国的基石,不可动摇”这一认知,也早已深入人心。


        此外,费老的战略智慧还体现在对区域平衡发展的关注与追求中。他的研究不仅聚焦单个地区、单个民族的发展,更着眼于全国范围内的区域协调、共同繁荣,为国家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而他在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领域的卓越成就,更带动了一代又一代学子投身这些学科,推动相关社会组织蓬勃发展,让关注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助力区域平衡成为学界与社会的共同追求。正如贵州省委原书记朱厚泽同志,便深受费老学术思想影响,对社会学研究有着浓厚兴趣与深刻见解,这正是费老影响力跨越圈层的生动写照。


        纪念费孝通先生,不是停留在追忆过往,而是要将他的学术品格、精神追求与战略智慧转化为前行的动力。今天的我们,无论是治学育人、履职尽责,还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都应以费老为榜样,传承他心系家国的情怀、实事求是的精神、高瞻远瞩的智慧,始终不忘“农村、农民、农业”的根基地位,始终坚守民族团结的生命线,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为国家繁荣、民族复兴、区域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费老的精神财富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六大河报道丨贵州轻纺城会“落户”哪里?
下一篇:最后一页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