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中文网

导航菜单

二十五厘米的“高度差”,丈量社会文明刻度

2025
10/28
08:01
中国新报
分享

 

    一道升降车与机舱门间25厘米的高度差,引发了一场关于尊严、安全与包容的全民讨论。

 

     10月25日,歌手郑智化在微博发文斥责深圳机场“对残疾人的态度最没人性”,称自己因升降车与机舱门存在25厘米高度差,不得不“连滚带爬”进飞机。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条微博瞬间将深圳机场推上舆论风口浪尖。

 

     随后事件呈现戏剧性发展。监控视频显示两名工作人员搀扶郑智化登机,深圳机场解释20厘米安全高度差为防范设备刮碰飞机,郑智化最终为“连滚带爬”一词道歉。

 

     一场风波看似平息,但留给公众的思考远未结束。

 

     事件全貌:从“连滚带爬”到诚恳道歉

 

     事件始于10月25日下午,郑智化在微博详细描述了自己在深圳机场的遭遇。

 

     他当时乘坐深航ZH9073航班前往台北,因航班停靠远机位,使用升降车登机。他发现升降车与机舱门存在25厘米高度差,导致轮椅无法推入飞机。

 

     郑智化指责操纵升降车的司机不愿把升降板提高,且“冷眼旁观”,最终他只能“连滚带爬”进飞机。

 

     深圳机场反应迅速,当日即在微博评论区致歉,并宣布启动核查。25日深夜,机场发布通报,解释保持20厘米高度差是出于安全规范,防止设备刮碰飞机。

 

    机场还提出了三项整改措施:为有轮椅旅客的航班尽可能提供廊桥;增加保障人员至2名;试点启用登机连接装置。

 

     10月26日,舆论随一段监控视频的曝光而反转。视频显示两名工作人员搀扶郑智化登机,全程未见“爬行”动作。网友观点分化,有人质疑郑智化夸大其词,也有人认为视频经过剪辑。

'

     10月27日,郑智化发表道歉声明,为“连滚带爬”一词致歉,并肯定现场工作人员的服务表现。他表示事件引发的对少数群体利益的关注,比其个人感受意义更大。

 

     深层矛盾:安全规范与人文关怀的平衡

 

     深圳机场在通报中解释,保持20厘米安全高度差是因“飞机会出现上下移动”,需“防止保障设备刮碰飞机”。这一解释揭示了民航服务的两难选择:安全与便利孰轻孰重?

 

     中国民航局2024年发布的《航空器地面服务设备安全靠机技术要求》明确要求,行动不便旅客登机车需“设置有效可控的运动机构,确保接机平台和护栏可独立且准确与飞机舱门定位”。

 

     然而规范的核心是“在安全基础上实现精准对接”,而非以安全为借口回避无障碍服务的核心需求。

 

     郑智化随后吐槽南京、新疆、上海等地机场安检“刁难”残疾人,如要求金属支架过X光、拐杖托运等。这些指责引发民航从业者回应——被指责为“刁难”的安检程序,其实是“民航安全用鲜血换来的教训”。

 

     特别是新疆机场的严格安检,与2012年GS7554航班劫机案(涉及拐杖藏匿武器)直接相关。

 

     安全与人文关怀并非对立关系,而是优质服务的两翼。机场作为公共服务场所,需要在遵守安全规范的前提下,通过更人性化的方式执行规定,实现安全与尊严的兼顾。

 

     无声群体:残疾人的出行困境与尊严需求

 

     郑智化事件之所以引发广泛共鸣,是因为它揭示了残疾人出行面临的普遍困境。脱口秀演员黑灯对此评论:“发现好多人不懂一个事情,人需要尊严”。

 

     他打了个比方:“在有门的情况下,只需要把门打开我就可以自己走出去,你说不,今天情况特殊,开门太费劲了,我们安排两个工作人员协助您从狗洞出去,一样的,都能出去。”

 

     这个比喻犀利指出了问题的核心——服务不应只关注结果,更应关注过程体验和尊严保障。

 

     对健全人而言,25厘米只是一步之遥;对依靠轮椅的旅客,却可能是需要他人协助抬移的尴尬,甚至摔倒受伤的风险。

 

     更现实的问题是,郑智化作为公众人物尚能通过发声引发关注,普通残疾人遭遇类似困境时,往往只能默默承受。

 

     这种沉默不是不愿维权,而是不知如何有效维权。正是这种无声的困境,使无障碍服务的短板长期被忽视。

 

     文明标尺: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关怀

 

     深圳机场的整改措施值得肯定,但更值得思考的是:为何非要等问题曝光后才“立行立改”?

 

     深圳机场其实早有特殊旅客服务规定,包括优先值机、优先安检、免费电瓶车、优先登机等全流程爱心服务。机场还提供“爱心轮椅衔接服务”,需提前24小时预约。

 

    制度的存在与执行效果间,似乎总有一道“高度差”。

 

     今年正式实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体现了国家对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的重视。但法律条文要转化为每位有需要的人的切身体验,还需要更多细致工作。

 

     与航空相比,高铁的无障碍服务更为成熟。购票时系统可自动识别身份并分配无障碍车厢,无需额外申请,出行体验更顺畅。这种差距不在技术难度,而在服务理念。

 

     公共服务应主动预见需求,而非被动响应投诉。机场作为重要交通枢纽,更是社会文明的窗口,理应在无障碍环境建设上走在前列。

 

      一道25厘米的高度差,在深圳机场提出整改措施后,或许将逐渐弥合。但由此测量的社会文明刻度,却远非一次整改所能填平。

 

     监控视频中,郑智化在两名工作人员搀扶下艰难前行;而盲人脱口秀演员黑灯的比喻刺痛人心:“我们安排两个工作人员协助您从狗洞出去,一样的,都能出去。”

 

     残疾人群体的尊严需求,需要被看见、被重视、被保障。

 

     当廊桥成为轮椅旅客的优先选择,当连接装置普及至每个远机位,当服务人员自然蹲下与轮椅使用者平视交流——那时,我们才能说社会文明真正迈过了那道无形的“高度差”。(中国新报记者 杨溢评论)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耄耋老人办证不便 派出所民警暖心获赞
下一篇:最后一页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