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中文网

导航菜单

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问题导向

2024
06/07
19:58
中国新报
分享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深刻地指出了人民群众的需求对政府工作的引导作用。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成为各级政府必须关注和解决的核心课题。这些问题涵盖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教育、医疗到住房、就业,无一不牵动着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心。因此,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是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更是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

 

        以民为本,发现群众需求。“民之所向,政之所往。”政府存在的意义在于服务人民,了解并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是工作核心。群众的困难和期待反映了他们的生活压力。为此,应建立有效的民意反馈渠道,通过多样方式收集群众声音。同时,深入基层调研,发现潜在问题。如宁波市设立“民情通”平台,快速响应群众关切。由此可见,以民为本,精准把握群众需求,是工作的基石,有助于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精准施策,解决实际问题。“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需精准施策。各地需求各异,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制定政策,确保针对性和有效性。制定政策时,需考虑群众实际需求,可试点先行,总结经验后推广。同时,建立评估反馈机制,及时调整政策。如北京解决老旧小区停车难,试点“共享停车”政策,成功后全市推广。由此观之,精准施策,解决实际问题,是提高工作质效的关键,需真正满足群众需求。

 

        多方协作,形成治理合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需多方协同。单靠政府努力不足,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社区、企业、社会组织等应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问题解决。政府应搭建合作平台,激励各方参与基层治理。通过政策激励、资源共享,激发社会积极性。同时,培养引导社会力量,提升治理水平。如上海浦东新区与多方合作开展“社区助老”项目,有效解决老人生活难题。,因此,多方协作是解决群众问题的有效途径,只有共同参与,才能形成强大合力,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基层治理是一项精细活,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和管理。关注和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我们共同努力,以问题为导向,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推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筑就人民的幸福生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治理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本报评论员 陈文华)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贵州丹寨警方捣毁一处赌博窝点,抓获12名涉赌嫌疑人
下一篇:最后一页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