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中文网

导航菜单

勿让“全面禁燃烟花爆竹”冲淡了年味

2024
01/02
10:59
中国新报
分享

 

       12月2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听取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沈春耀作的关于2023年备案审查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2023年,收到报送备案的法规、司法解释等规范性文件共1319件,收到公民、组织提出的审查建议共2827件。备案审查报告公布多起典型案例。其中一案例涉及燃放烟花爆竹。

 

       早在1984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李谷一和蒋大为就演唱了歌曲《恭贺新禧》。歌是这样唱的:“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动地迎春迎春归......”这里的爆竹动地春归,就是指的是过年放鞭炮。

 

        放爆竹是中国传统民间风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相传是为了驱赶一种叫做“年”的怪兽。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 “月之元” “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寓意旺气通天,兴隆繁华。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迎祥纳福的美好心愿。

 

        我们说过年有年味,指的是包饺子、贴对联、放鞭炮。而如今禁止放鞭炮也让年少了些年味。古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如果没有爆竹声哪有辞旧岁?没有辞旧岁哪有年味。在很多人眼里,没有烟花爆竹的春节,是没有“灵魂”的。打开电视放春晚,家人围坐包饺子,屋内欢声笑语,窗外爆竹连天。你一串我一串,彻夜响个不停,那才叫一个热闹。

 

        著名作家丰子恺在《故乡与童年》描述到“花炮种类繁多,我们所买的,不是两响头的炮仗和噼劈啪啪的鞭炮。而是雪炮、流星、金转银盘、水老鼠、万花筒等好看的花炮。”如今日子好过了,饺子想吃随时包,烟花也不让随便放。过年没有鞭炮放,那过的是一个“寂寞”。

 

        过年放鞭炮,已经在全国各地被陆续禁止了,如今过年只能听到稀稀疏疏的几声。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理由无非就是会释放大量有害气体,是造成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说燃放鞭炮会释放大量有害气体,没有错。但是延续几千年的习俗,如果要是释放大量有害气体,那么到今天我国的环境得有多糟糕。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大气污染、废气排放、污水排放、滥伐森林、废旧电池丢弃、过度开矿选矿等等。而燃放鞭炮对大气污染并不严重。客观地讲,放鞭炮会产生烟雾,这些烟雾会对空气造成一定的污染。不过,要说空气污染是春节放鞭炮造成的,无疑是夸大其词、小题大做,是荒谬的认知。

 

       “烟花爆竹全面禁燃”以来,广大群众对燃放烟花的呼声逐年高涨,烟花爆竹能不能放、能何时放、能在哪放,具体问题应当具体对待,不能简单粗暴地一刀切,这样才能得到广泛认同。现在部分地市,明确可以限时燃放烟花爆竹。具体时间,则是按照农历的腊月二十三、除夕到正月十五。爆竹声声里,我们熟悉的年味儿,终于又回来了。

 

       “爆竹一声辞旧岁,莫让禁放失年味。全面解禁顺民意,鞭炮声里歌陶醉。”《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国务院颁布的《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燃放烟花爆竹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但上述法律法规都未完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因此禁燃烟花爆竹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实在说,“全面禁燃烟花爆竹”不合法。2006年1月21日,国务院颁布《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燃放烟花爆竹,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确定限制或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时间、地点和种类。但上述法律法规都未完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过年了,我们既要“锣鼓喧天辞旧岁”,也要“爆竹动地迎春归”。这才是过年的样子,勿让“全面禁燃烟花爆竹”冲淡了年味。(中国新报评论员 樊耀文)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假日里的坚守
下一篇:安置点的新年第一天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