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中文网

导航菜单

贺朝新:把新闻写在湘中大地上

2023
12/26
08:37
中国新报
分享

 

         中国新报湖南讯(本报特约记者 卿跃飞 陈远志 通讯员 杨子侨 黎润英 刘新山 杨国梁)爱岗敬业、勤勉务实是他对待工作的态度,遵纪守法、清正廉洁是他为人处世的底线,关心群众、多做好事是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生动体现。参加工作30多年来,不管是从事乡村教育工作,还是改行从事企业管理;无论从事党务工作,还是从事新闻采编,他总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特别是他2001年从事新闻工作以来,经常深入基层采访,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把新闻写在湘中大地上,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先后5次获得市级表彰奖励。

 

图为贺朝新在农户家采访

 

      他,就是2023年5月被市委宣传部授予娄底市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的娄底日报记者贺朝新。

 

      1984年7月,贺朝新从新化三中毕业,以优异成绩考上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文学院(原娄底师专中文科)。

 

      大专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新化吉庆、坐石从事乡村教育工作。

 

       1991年3月,他调入湖南省向红机械厂企管处工作,先后参加法律本科自学考试和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学习,取得两个本科文凭和经济师职称,还获得原娄底地区企业现代化管理成果一等奖。

 

       1997年7月,他被批准入党。

 

      1999年3月,湖南省向红机械厂党委任命他担任四车间党支部副书记(主持党务工作)兼行政副主任,他多次被评为该厂先进工作者或优秀党员。

 

热爱新闻工作,获奖成果丰硕

 

        2001年3月,贺朝新报名参加娄底日报社记者、编辑公开招考,经过笔试、面试、体检和政审,被录用后进入报社工作至今。他一直奋战在新闻采编一线,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服从组织安排,勇挑重担。他的足迹踏遍了娄底下辖的5个县(市、区)80多个乡(镇、街道)以及2000多个行政村,共计采写新闻稿件3500余篇,每年超额完成工作任务。

 

       2002年5月22日,贺朝新被市人大常委会评为2001年度全市人大宣传工作先进个人。

 

       2007年10月12日,他被市人民政府授予2007年度娄底市防汛抗旱先进个人称号,并荣记三等功。

 

      2015年9月,在娄底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中,他获得市人民政府嘉奖;2016年4月,被市委宣传部评为2015年度全市对上新闻报道工作先进个人。他每年都有新闻作品获奖,已有获奖证书69张,获奖作品篇数在娄底日报社名列前茅,其中获得湖南新闻奖一等奖1次、赵超构新闻奖一等奖3次、娄底新闻奖一等奖2次,还获得2016—2017年度全省残疾人事业好新闻(文字类)一等奖,其余均为二、三等奖。

 

积极关注民生,乐为人民鼓与呼

 

       2009年6月5日,贺朝新被娄底日报社党组任命为娄底晚报时政新闻部主任;2016年1月,他被任命为娄底晚报副总编辑兼编辑部主任;2023年元旦,娄底晚报休刊,他被任命为娄底日报总编室副主任。

 

图为贺朝新在给通讯员授课。

 

        在晚报工作期间,贺朝新经常深入基层采访,掌握第一手新闻素材,虽然工作很辛苦,但苦中有乐,他先后以《老校舍摇摇欲坠 新教室遥遥无期 ——新化县奉家镇关王小学何时告别关圣殿?》《新化县白溪镇:古桥拆除河难渡 四村百姓盼修桥》《新化吴家下渡口:木船破损河难渡,三村百姓盼修桥》《新化县桑梓镇大坪小学办学难,难在哪里?》为题,采取发表公开报道或以《娄底晚报(内参)》或代写报告等方式,将符合国家政策又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反映出来,从而引起省、市、县级党委政府以及交通、教育、财政、发改、水利、民政等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先后促成地方党委政府新建了新化县吴家下公路桥(政府投资80万元)、白溪镇白岩塘大桥(政府投资260万元)、奉家镇关王学校(政府投资27万元)、桑梓镇大坪学校(政府投资672万元)、涟源市斗笠山镇马白堂村800米水泥公路(政府投资16.8万元),圆了当地村民的修路架桥梦,解决了关王小学、大坪小学的办学难题。

 

       2014年7月,贺朝新家乡的村级公路堡坎因遭遇山洪,垮塌了10多米长,村里无钱修复,公路无法通车,他急村民之所急,从县财政局为村里争取“一事一议”资金4万元,要求村里找工匠尽快修复堡坎,使村级公路恢复正常通行。

 

        2007年,贺朝新积极为新化县圳上镇中路村竹山湾组村民的饮水问题奔走,向市、县水利部门领导汇报,争取政府立项。后来,国家投入18.75万元,为竹山湾组修建了第一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让200多位村民用上洁净的自来水。

 

        1949年3月21日,中共党员邹中条、杨定等人领导一批革命青年,在新化县发动“河东武装暴动”,先后夺取永清、永安乡公所的枪支,在向鸡叫岩(现在的吉庆镇)转移途中,遭遇国民党军警的围追堵截,由于寡不敌众,伍蔚湘、伍芬阶、卢国柱、吴成富等人不幸被俘,且被诬为“土匪”惨遭杀害。为了给这4位遇难者正名,贺朝新深入基层采访,走访了李慰仁、刘助章等多位健在的当年暴动参加者和见证人,并以《为了告慰战友的英灵》为题,写成长篇报道后,在《娄底晚报》上公开发表,社会反响很好。后来经过多方努力,县、市人民政府逐级上报材料。2017年6月5日,省人民政府下发湘烈【2017】3号文件,批准伍蔚湘、伍芬阶、卢国柱、吴成福为革命烈士。

 

爱岗敬业树榜样,无私奉献传美名

 

        2017年是贺朝新工作最艰辛的一年,也是他人生中最悲凉的一年。那年2月,他93岁的母亲去世。妻子因患癌症,两次住院治疗,因病情严重,经多方医治无效,于11月19日去世。同年12月20日,86岁的岳父去世。一年当中送走了3位亲人,他内心承受的痛苦可想而知。特别是在妻子住院治疗期间,他白天上班编审稿件,晚上去医院陪护妻子,历尽千辛万苦。由于过度劳累和熬夜,身心疲惫,白发日渐增多,短期内苍老了许多,但他从未影响工作,确保了晚报正常出版发行。他连续5年被报社评为采编标兵,或优岗或优秀党员。

 

       贺朝新从事新闻工作2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新闻采编经验,他将自己的写作经验和方法制作成PPT课件,经常开展送课下乡活动,或送课到机关、学校和企业,先后应邀为农行娄底分行、市总工会、市税务局、市水利局、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文学院、娄底职院、新化县上梅街道、双峰县走马街镇、冷水江市规划局、娄星区司法局和湖南省向红机械化工有限公司(原湖南省向红机械厂)等30多家单位的新闻通讯员授课,着力提高他们的新闻写作水平,为娄底培养了大批新闻通讯员。

 

      在工作之余,贺朝新积极参与家乡捐资助学和其他公益活动,先后5次给新化县圳上镇半山爱心助学会捐资,共计10000元,支持奖优助学,早年还资助过9名贫困学子。

 

       2022年下半年,贺朝新的家乡遭遇百年大旱,人畜饮水特别困难。为解决饮水难题,他发动父老乡亲寻找新的水源地,决定修建第二处饮水工程,并带头捐款2000元。在中路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不到一个月,这处饮水工程大功告成,家乡人民从此不再为饮水问题发愁。

 

       2018年初,贺朝新为家乡捐资16000余元,购买水泥、碎石和沙子,发动父老乡亲出工出力,修建了一条长900余米、宽1米的人行道,方便他们耕种稻田、清明扫墓和守护山林,得到了他们一致好评。

 

       2023年12月9日,娄底日报社原党组书记、社长谭清华在与笔者交流时说:“朝新同志不愧是一名老党员、老军工、老记者,几十年如一日,忠于党,爱国家,重集体,品德好,能力强,工作兢兢业业,待人勤勤恳恳,正直善良,有感恩之心,他的先进事迹值得宣传,也应该宣传!”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积石山6.2级地震丨安置工作加紧推进 伤员得到及时救治
下一篇:最后一页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