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融媒网

导航菜单

美国七次发动贸易金融战 日本失落三十年

2020
07/27
10:22
大公报
分享

图:美国议员1987年在国会山前砸东芝收音机\网络图片

综合《日经新闻网》、彭博社、新华社报道:回顾历史,美国对於可能挑战其霸主地位的第二大经济体,向来是不遗余力打压。在1970年代至1990年代,美国对当时的世界第二强国日本发起了漫长的贸易战和汇率战,导致日本进入失落的三十年,其半导体的领头羊地位也在美国全面围堵下,失去了往日的荣光。

二战结束后,日本经济高速腾飞,在1960年至1970年间,该国国民生产总值(GDP)有7年都以10%以上的高速率增长。日本产品也迅速攻佔美国市场,例如日本钢铁在1976年佔到美国进口钢铁总量的五成以上,日本汽车也在1980年佔据美国逾两成市场。美日贸易逆差因此飞速增长,在1981年,美日贸易逆差超过500亿美元,佔到美国当年整体贸易逆差八成,引起华府高度警惕。美国因此对日本发动七次贸易战及金融战,逼迫对方签下《广场协议》,导致日本进入失落的三十年。

多次利用“301调查”

面对日本的崛起,华府上下都充满了敌视态度,许多媒体声称“日本正在经济侵略美国”、“这是一场新的珍珠港偷袭”,当时还是地产商人的特朗普也多次上电视指责“日本正在有系统地吸美国的血”。美国政府则开始频频利用《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在1976年至1989年间,对日本产品进行20次“301调查”,绝大多数以日本让步自愿限制出口告终。

其中最著名的案例就是半导体之战。在日本政府70年代的大力补贴下,日本半导体的发展欣欣向荣,在1986年佔到全球市场五成,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更是佔领八成市场,夺走了美国原本的主导地位。华府立即启动“301调查”,要求日本终止倾销行为,并要求美国在日本的市场份额扩大一倍至20%。美日同年签订第一次《半导体协议》,但美国半导体业依然没有起色,里根政府因此在1987年宣布对价值3亿美元的日本电子设备加征100%的报复性关税,逼日本增加进口美国货。1991年,美国迫使日本签订第二次《半导体协议》,五年协议期结束后,美国半导体在全球和日本的市场均扩张至三成左右。而日本半导体业在美国的绞杀之下荣光不再,2019年的全球份额约为10%,比起巅峰时期远远逊色。无独有偶,美国对於日本计算机也动用了类似的围堵手段。

另外,在“301调查”等手段无法有效缓解美日贸易逆差的情况下,美国还向日本货币开刀。1985年,美国强迫英、法、日和西德签订《广场协议》,以帮助美元贬值,平衡美国赤字。其中日圆受创最深,1985年至1987年,日圆对美元升值超过50%,严重伤害了日本出口导向型经济。与此同时,国外热钱迅速湧入,日本房价暴涨,形成泡沫经济。在1990年泡沫破碎后,日本经济萎靡不振,政局也动荡不安(十年换七任首相),进入了失落的三十年,美国的围堵这才告一段落。

日无原则顺从导致崩盘

恒大研究院认为,当年日本对美国无原则顺从,结果贸易战不断升级,直到日本应对失当崩盘。这段历史体现了美国对於可能挑战其霸主地位的第二大国,向来是不遗余力打压,充分暴露了美国的单边主义、霸权主义、本国利益优先的本质。

但也有乐观观点认为,日本汽车业就从美国打压下突围。例如,日本丰田汽车公司赴美设厂,截至2019年已累计在美投资220亿美元,在美国僱用近14万员工,这种本土化生产不仅有助於化解贸易战风险,也增加了美国消费者对日本品牌的认同度。新华社认为,后发国家在追赶式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引发守成国家的打压,如果应对得当,这种打压无法得逞。

美日七次贸易金融战

一 纺织品战

1956年-1972年

•日本纺织品以物美价廉抢佔了大量美国市场。1956年开始,美国密集通过限制日本纺织品的法案,最终以日本“自愿限制出口”的妥协而告终。

二 钢铁战

1968年-1978年

•日本钢铁1968年佔全美钢铁消耗7%,比1960年急升6%,这遭到美国钢铁行业工会的强烈阻击。在美国威胁下,日本钢铁业在10年内被迫3次自主限制对美出口。

三 彩电战

1970年-1980年

•日本家电行业1970年起崛起,巅峰时囊括三成美国市场份额。1977年美日签订贸易协议后,日本“自愿限制出口”三年,但美国彩电并未因此崛起,市场仍然被韩国、中国台湾等瓜分。

四 汽车战

1979年-1987年

•在1980年前,日本汽车以小型、省油、便宜等优点,佔据了美国市场的21%,导致全美车厂强烈抗议。最终以日本汽车厂家赴美投资、自愿限制出口、取消国内关税等妥协手段告终。不过日本汽车产业抓住机会加快转型,依然牢牢佔据美国市场。

五 汇率战

1985年广场协议

•美国由於贸易赤字剧增,压迫日本、英国、法国及西德与其签订《广场协议》,其中日本受害最深,1985年至1987年,日圆对美元升值超过50%,导致国内泡沫急剧扩大。

六 半导体战

1987年-1991年

•日本早期凭藉低价芯片席捲美国市场,美国以开启301调查等手段进行贸易保护,最高时对价值3亿美元的相关设施加收100%的关税。最终以美日两次签订《半导体协议》,日本对出口半导体进行价格管制等手段结束。日本的半导体行业逐渐走向没落。

七 美逼日系统性改革

1980年-1995年

•美国寻求系统性地打开日本市场,两国1985年开启《市场导向特定行业》(MOSS)谈判,使美国打开日本电信、医疗、电子产品等多个市场。1990年,美日开启《结构性障碍协议》谈判,华府要求日本调整排他性的经济结构。1995年,美国企图通过《美日夥伴关係框架谈判》再次要求日本汽车业实施“自愿出口限制”,但遭到对方坚决拒绝。

售苏联机床 东芝向美“谢罪”

美日80年代在高新技术领域竞争激烈,东芝等著名日企成了美国的眼中钉。1987年,在得知东芝机械向苏联出售降低潜艇噪音的机床后,美国抓紧机会实施严厉制裁,还有国会议员在白宫前砸碎东芝收音机洩愤。东芝集团不得不在美国大小报纸刊登“忏悔广告”,董事长佐波正一和总裁渡里杉一郎请辞。

冷战期间,巴黎统筹委员会限制成员国向“华约”国家出口战略性物资以及先进技术。但东芝集团旗下的东芝机械在1982年至1984年间,偷偷向苏联出口降低潜艇噪音的9轴数控机床,令苏联潜艇可以避开美国的追踪。

东芝1987年“东窗事发”后,美国迅速以“国家安全”为藉口发起猛烈制裁。美国军方取消购买东芝机械导弹技术的协议;国防部取消与东芝达成的150亿日圆(约11亿港元)电脑产品合约,还禁止与东芝机械签订新的军事合约;参议院则禁止东芝集团的所有产品出口到美国,上限为5年。以邓肯.亨特为首的5名国会议员,还在国会山前用锤子击碎一部东芝牌收音机。

东芝集团董事长和总裁只好请辞下台,集团还花费1亿日圆(约730万港元)在美国大小报纸刊登“忏悔广告”,向“美国人民和政府郑重道歉”。此后,日本还妥协加入美国战略防禦计劃,与美国共同开发战鬥机,而美国有权获得所有技术,如愿打开了获得日本技术的渠道。有分析指出,美国之所以实施制裁,只因害怕日本在科技领域佔优。

专家:中国非日本 不会任由美打压

综合《中国日报》、BBC报道:美国经济学家、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罗奇(Stephen S.Roach)认为,如今美国对中国的打压策略,与上世纪80年代美日经济对峙如出一辙,面对严峻的宏观经济状况,美国再次利用打压他人、转移压力的方式寻找“代罪羔羊”,而非直面解决自身经济问题。特朗普政府甚至委任了负责上世纪美日贸易战的老将莱特希泽来负责中美贸易战。罗奇对这种“昨日重现”的方式感到不安,他警告,中美对峙的结局会与三十年前的美日对峙大为不同。

罗奇分析,中美贸易战和美日贸易战的背景有相似之处,均为美国国内储蓄急跌,催生了大量的财政赤字与贸易赤字,而目前特朗普政府面临的国内储蓄情况,甚至远低於三十年前的里根政府。他认为美国应直面自身问题,提高储蓄率,而非莽攻假想敌。

也有专家警告,中国不会像当年日本一样任由美国打压。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系教授黎麟祥指出,“我不认为中国会同意签署任何与广场协议类似的协议,中国更独立於美国,日本则更依赖於美国。中国会进行抗争,而日本却没能力这麼做。”他同时指出,中国应从日本身上学到,在金融领域的改革和汇率改革上,应该坚持自己的路径,而不要屈服於外国的要求。但他也提醒道,日本被认为是美国的盟友,中国则被看做战略竞争对手。所以在美国眼中,中国如今带来的威胁要远大於当年的日本,“美国对待当前的问题会更严肃。”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巴西总统新冠病毒检测结果转阴
下一篇:西雅图爆发反种族主义示威 至少45人被捕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