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中文网

导航菜单

广东GDP破13万亿 今年6500亿投入大湾区

2024
01/24
10:52
大公报
分享

  左图:1月23日上午,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在广州开幕。右图:新型储能产业成为广东“制造业当家”的重点产业之一。图为观众在2023深圳国际数字能源展上参观全液冷超充示范站。

  内地经济“一哥”广东领跑全国,率先“冲刺”13万亿GDP目标。广东省省长王伟中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广东去年GDP总值达到13.57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增长4.8%,总量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广东将2024年GDP增长目标定为5%。今年是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5周年,广东将建设大湾区列为今年首要任务,携手港澳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记者了解到,广东今年安排粤港澳大湾区项目近千个,年度投资总额接近6500亿元,主要集中在加速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轨道上的大湾区”及科技创新领域。

  广东将扎实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王伟中表示,坚持软硬联通一起抓,加快皇岗、沙头角等口岸重建和改扩建。除了继续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桥,优化完善“港车北上”、“澳车北上”外,广东还将稳妥推进“粤车南下”。扩大“湾区标准”清单和“湾区认证”项目范围。扩大“组合港”、“一港通”试点,强化大湾区贸易、航运枢纽功能。与此同时,广东要从粤港澳三地发展所需、民生所盼出发,持续推进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合作,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服务港澳 河套重点合作产业科技

  对于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要平台,王伟中在报告中逐一明确其今年任务。他称,广东将抓好横琴跨境资金“电子围网”建设等工作,加快实现全岛封关运作;推动修订前海合作区条例,打造融资租赁、航运服务、海工装备、国际咨询等集聚区;编制实施南沙新一轮总体发展规划,加快南沙先行启动区建设,取得更多实质性突破;推动出台河套深圳园区条例,强化“一河两岸”、“一区两园”统筹开发利用。他表示:“要始终牢记服务港澳初心,以产业科技合作为重点,把横琴、前海、南沙、河套这几个龙头舞起来,加快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王伟中强调,今年是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5周年,要举全省之力办好这件大事,携手港澳打造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特质的大湾区。”

  广东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项目内容丰富多样。记者了解到,2024年广东省重点项目共计1508个,年度投资计划达1万亿元。其中,粤港澳大湾区项目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共有987个,年度投资总额高达6492亿元。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大湾区建设的核心环节,投资额超过3000亿元,占据了大湾区项目年度投资的一半。此外,“轨道上的大湾区”项目也备受瞩目,总投资额超过1400亿元。为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创新中心的建设,广东今年还安排了20个科创项目,年度总投资额达到65亿元。

  全球外资对大湾区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广东省商务厅厅长张劲松同日在广东省人大首场记者会上表示,广东去年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492.2亿元,创5年新高。广东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吸引外资超过25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四成。

  编制广东新型储能技术路线图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超高清视频显示、精密仪器设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等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增长2.5倍、1.8倍和1.5倍。“增幅是飞跃性的。”张劲松表示,随着采埃孚华南研发中心、苹果大湾区创新中心等一批制造业高水平外资研发中心相继落户,广东全省外资研发中心累计达403家。

  新型储能产业成为广东“制造业当家”的重点产业之一。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郭跃华介绍,广东已经制定目标,计划到2027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同时,编制广东省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路线图,推进一批“旗舰型”攻关项目。

  广东2024年目标安排

  生产总值

  •增长5%

  湾区建设

  •优化完善“港车北上”、“澳车北上”,稳妥推进“粤车南下”

  •扩大“湾区标准”清单和“湾区认证”项目范围

  大湾区重要平台

  •横琴:抓好跨境资金“电子围网”建设等工作,加快实现全岛封关运作

  •前海:推动修订前海合作区条例,打造融资租赁、航运服务、海工装备、国际咨询等集聚区;编制实施南沙新一轮总体发展规划

  •南沙:加快南沙先行启动区建设,取得更多实质性突破

  •河套:推动出台河套深圳园区条例,强化“一河两岸”、“一区两园”统筹开发利用

  科技创新

  •推进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布局一批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

  产业发展

  •支持深圳、广州、珠海建设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打造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高地

  •新推动92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161项“湾区标准” 粤港澳共建共享

  23日,在广东省人大首场记者会上,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局长刘光明介绍,为支持“制造业当家”,广东构建了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湾区标准”体系,已经发布161项“湾区标准”。粤港澳三地已有近900家企业声明使用,近百家“湾区标准”示范店落地运营。广东与港澳共建大湾区标准化研究中心,组建大湾区标准促进会,有力推进湾区互联互通。构建立足湾区走向世界的国际标准体系。

  数据显示,广东去年经营主体超1800万户,其中企业突破780万户;广东规上工业企业的营业收入突破18万亿元,居全国第一。粤港澳大湾区企业科技创新对支持广东“制造业当家”起到重要作用。“企业创新能力强是广东产业的突出优势。”广东省科技厅厅长王月琴一连用4个“90%”介绍科创的“主力军”,广东的科研机构、科研人员、研发经济、发明专利申请均有90%来自企业。

  “广东重点领域研发计划中企业牵头项目超过一半,参与项目超过九成。”王月琴表示,广东将以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核心,构建“有组织科研+有组织成果转化”的新型技术转移转化体系。同时将持续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集聚更多产业科技人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新能源好风光
下一篇:最后一页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