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多名讲者在“国家宪法日”座谈会上交流时表示,成功落实“一国两制”,需从学习国宪法开始。
国家宪法日座谈会昨日在港举行,主题为“宪法与中国式现代化”。
在主题演讲环节,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翔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宪法基础,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依宪治国的关系等。在对谈环节,多名讲者表示,要认识基本法,必须先认识国家宪法,才能融会贯通。
“国家宪法日”座谈会由励进教育中心理事会主席范徐丽泰担任主持,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委员梁美芬、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陈晓峰、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翔在对谈环节中进行交流。梁美芬表示,香港年轻人要把握未来百年机遇,好好掌握时代使命。成功落实“一国两制”,需从学习国家宪法开始。1987年至1990年基本法起草期间,她正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向许崇德教授学习国家宪法及基本法,充分体会到国家在起草基本法时的初心。亲身经历国家由贫穷走到今天强大的国力,是何等艰难,因此要认识基本法,必须先认识国家宪法,才能融会贯通;让“一国两制”不变形,不走样。她强调,“一国两制”不仅是国家统一的重要战略,也为香港等地区带来独特的发展机遇。在这个框架下,香港能够充分发挥优良资本主义的优势,同时与国家的社会主义主体保持一致,共同谱写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中国制度较其他国家优胜
陈晓峰以“如何协助青年人了解宪法及现代化对香港青年的影响”为题发言表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以宪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实现高质量改革开放现代化带来的优质生活下,在香港特区生活的青年人大多数是“数码原住民”,可能认为比上一代的“数码移民”更加认识科技的应用,但是没有留意到,很多现代的科技都是由上一代定出的制度及基础下,结合天时地利人和才能够茁壮成长。
他指出,中国的制度比其他国家的制度更为优胜,作为单一制的国家可以做到上下一心,比起联邦制的国家更好。国家宪法就是制度的精髓,人民的共同意愿。现在是第四次工业革命萌芽之秋,国家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生产力大幅提升。大家若能够好好把握机会,认识、发展及推动有关法治伦理、道德规则,优化国际上有关的标准,青年人将会可以善用香港特区这个宝地,能够结合中外的数据池,在香港特区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及有关现代化生产的科技及模式、世界经济,年轻人的前途会无可限量。
张翔:宪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保障
“国家宪法日”座谈会昨日上午在会展中心举行。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翔以“宪法与中国式现代化”为题作主题演讲。他表示,宪法是人类现代文明的标志和支撑,现代化是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根本任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与宪法密切关联,全面实施宪法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根本、最核心的举措。
保证国家治理能力
张翔说,不同于刑法、民法等具有久远历史的法律功能,宪法是现代性的产物,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基本标志。他提到,现代化是我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根本任务。我国宪法作为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具有非常鲜明的根本法特色。与一些外国宪法相比,我国宪法的一大特色就是对国家任务、发展道路、奋斗目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各方面事业都有规定,都有要求。这种根本法特色与国家的现代化之间是有着密切联系。
他强调,宪法具有确立统治和限制统治的双重功能,宪法通过建立统治形成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保证国家的治理能力,通过宪制统治来保证国家权力行使的正确性,实现国家治理在良好的轨道上运行。宪法实施良好的国家,往往也是治理能力强大的国家,在此意义上,以宪治国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我国宪法实施在近年来的发展也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更为有利的保障。
学者:港人遵守宪法是应有之义
为增强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香港.上海杨浦.澳门联合会”和深水埗民政事务处于12月4日在九龙工业学校联合举办“国家宪法日讲座”,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香港基本法教育协会副会长、法学教授傅健慈作专题演讲,阐述国家宪法的精髓、国家宪法与基本法构成特区的宪制秩序、“一国两制”、香港年轻人的责任及香港在国家发展下的机遇等;傅健慈强调,有国才有家,香港是国家的一部分,市民必须尊重和遵守宪法、基本法和香港国安法,这是法律责任,也是应有之义。
“香港.上海杨浦.澳门联合会”会长赵国荣在致辞中表示,深信通过是次活动能够加深学生对国家宪法和基本法及“一国两制”的认识,激发年轻人爱国爱港的情怀,推动全社会进一步重视关心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
各界回应:宪法是香港特区的“根”和“源”
多名参加国家宪法日座谈会的政界人士昨天表示,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同时也是香港特区的“根”和“源”。社会各界必须认真学习和认识宪法,为国家和香港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示“一国两制”成功实践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李慧琼表示,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而“国家宪法日”正是为了增强全社会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识,巩固国安根基等。希望香港各界人士能够一道努力,推动全社会树立宪法意识,养成宪法观念,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透过认识宪法,香港人也要积极探讨香港在国家推进强国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如何贡献力量及对接国家战略,以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去面对世界百年大变局。
全国政协委员、自由党主席邵家辉表示,宪法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根本依据和法治保障。追本溯源,香港特区能够成立,基本法和“一国两制”方针能够制定,都是源自于宪法授权。香港作为国家不可分离的部分,各界都应对宪法增加认识,并坚定不移地加以维护,向世界展示“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祖国统一作贡献!
香港要“安全” “发展”两手抓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颜汶羽表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而“中国式现代化”是包括港澳同胞在内,所有中华儿女的现代化。香港自回归之日起,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建立起以“一国两制”为根本遵循的特区宪制秩序,走上了与国家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道路。最近几年,国家先后出手,落实“香港国安法”、完善选举制度,亦提出要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支持香港全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等。中国式现代化是香港发展的最大机遇。展望未来,香港要“安全”、“发展”两手抓,社会各界亦要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和“一国两制”的内在逻辑,坚定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续写香港“一国两制”实践新篇章。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林琳表示,宪法是香港特区的“根”和“源”。香港特区得以成立,是根据1982年的宪法第31条规定,是特区成立的“出世纸”,为中央对香港实施的“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针政策,提供了坚实的法理基础和宪制依据。她呼吁社会各界把握“国家宪法日”契机,深切认识国家宪法的精神内涵,了解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性,在全社会形成遵守宪法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美好香港、实现民族复兴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
多管齐下推广宪法及基本法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郭玲丽认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更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因此推广国家宪法应要多管齐下,政府提供更多资源和渠道,让市民容易接触、认识和学习国家宪法和基本法教育,学生更要从小培养正确的法治认识,成为奉公守法的年轻人,为国家和香港出一分力量!
香港再出发共同发起人高松杰表示,宪法是基本法的立法依据和效力来源,为香港的“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提供了坚实的法理基础和宪制依据。回归后香港的宪制必然以国家宪法为基础。香港青年必须认识及认同先有“一国”,后有“两制”的概念。正是根据宪法规定,香港特区才得以成立。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李家超:传扬国家和香港真实好故事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