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融媒网

导航菜单

贵州威宁:千古五尺道上的液那文化遗产焕发熠熠光华

2019
07/18
10:48
中国新报
分享

         中国新报贵州讯(记者 李才武)从贵州赫章辅处乌江北源寻访我国最早的西南丝绸之路牂牁道,据说仅在茶花村幸存一段。但因为时间的安排,记者一行决定先行转至威宁盐仓镇,去看那里大路村的牂牁五尺道。
  岁月流逝,公元前135年后唐蒙用竹搭桥进入液那与竹王盟约后开辟的我国西汉西南丝绸之路之一,起自四川宾(古僰道),经珙县、兴文、威信、镇雄进入赫章结构转可乐,辅处、铁匠(羊街)进盐仓的牂牁道,到了这里,仅被威宁人称作奢香古驿道,又称茶马古道。


  根据可乐考古发掘和中水考古发掘所取得重大成果,赫章威宁古为一家。曾作为威宁得胜坡分县的赫章,占据昔日贵州威宁大县的半璧河山。历史上两县分治后,威宁仍是位于贵州西大门的贵州省最大的县。但东北威宁——老得胜坡县,却襄括了液那山水之重。
  得胜坡县的县城在观风海镇,附近有牛棚、中水、迆那、石门、玉龙、秀水、云贵、龙街、羊街等乡镇。牛栏江从今威宁自治县西部穿越而过。分县而治后,得胜坡县在解放后更名为赫章县,而在彝语记载中,赫章被称作“吼珠”。县城双河镇称墨特川。
  政区更迭,分县而治,或使赫章失去了牛栏江这条北威宁的母亲河。但发源于草海的洛泽河,仍是赫章母亲河乌江之外的又一母亲河,同时是今威宁和赫章的界河。均发祥于乌蒙山最高峰韭菜坪。
  起自宜宾的我国最早的西南丝绸之路,还有灵官道和牂牁道之外那条最古老的开辟于秦朝时期的“蜀身毒道”,经水富、盐津、昭通进入威宁石门、中水一带。最后经迆那、牛棚、中水、观风海、小海进入威宁草海镇,转南下云南贵州交界的可渡古渡进入云南宣威,到达印度。
  西南丝绸之路的五尺道之“牂牁道”和“蜀身毒道”,起自宜宾开始,象一个巨大的“核桃夹”,夹住了液那,“核桃夹”在威宁的草海镇和赫章铁匠乡结合部形成一个尖口。不难看出,“核桃夹”内,就是2000年贵州赫章可乐考古遗址和其后的中水考古遗址。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考古工作者对赫章可乐进行了九次发掘。发掘了战国至西汉古代夜郎时期“南夷”民族墓葬108座,发现一些奇特的埋葬习俗以及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随葬器物铜、铁、陶、玉、漆、骨器共540多件。鎏金三足铜鍪。器物分布多寡不一,许多墓空无一物,而最重要的墓随葬器物达百余件,其中极具民族特色的包括“套头葬”、铜釜、兵器、装饰品和陶器等几类。“石寨山型”铜鼓。“套头葬”使用了辫索纹耳大铜釜和鼓形铜釜两类铜釜。兵器中以卷云纹茎首铜柄铁剑、卷云纹茎首铜剑和无胡铜戈最有特色。装饰品有发簪釵、耳环、手镯、小铜铃、铜带钩和项饰,种类甚多。陶器中特点突出的是折腹饰乳钉的单耳罐。宽边镶绿松石铜手镯。赫章可乐墓葬发掘是贵州实施夜郎考古计划以来最重要的一次考古发现,在330平方米范围内即发现战国至西汉时期墓葬81座,墓葬密集程度令人吃惊。


   中水位于贵州省威宁县与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交界处,发掘点都位于中水盆地内中河两侧的坡地和山梁上,包括吴家大坪、水果站、鸡公山、营盘山和新街等几个地点墓地。揭露面积近3000平方米,清理出祭坑、墓葬、灰坑、房址、沟等 200余处,出土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玉石器、青铜器等文化遗物。在鸡公山遗址中,考古工作者们发现了大量水稻标本,据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合荣介绍,在鸡公山遗址发掘的300多个坑中,80%以上的坑都有水稻颗粒出土,这些稻米的存放方式又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稻草的形式捆在一起,另一种是把稻米做成熟饭团以后,在祭祀活动的时候,将其焚烧。除此之外,考古人员还发现,这些稻米颗粒短胖,而且特别矮小。比现在人们在水田种植的粳稻还短小,粳稻本身就比其他的稻种要短小。而这种稻米比粳稻还短小,不像是水田种植的,专家认为它很可能是旱稻;
   这里,是贵州最大的粮仓。这里,还有著名的陶瓷出土和现存的“白碗窑”遗址。这里,可乐考古和中水考古成果都聚之于威宁之北。这里,迆那之地名千古未变。这里,东方最神秘峡谷牛栏江,洛泽河、乌江南北源、草海,无数的细流集中于此。仅威宁中水镇就有三条河流穿镇而过。以“北部威宁”来看待其文化的富集,不难发现,粮仓,武器生产地、驻军之地的文化遗迹,几乎都集中于威宁之北。而以草海之北分划而开。这位我们以大数据思维,查找到液那(夜郎)养有十万精兵,找到了有力的证据。再结合学界对《史记——西南夷列传》所作的翻译所存巨大漏洞,将“同师、楪榆”这两个最为关键的古地名地标搞丢,查找到它们是今云南保山、大理后,我们就可对神秘的夜郎古国拉桩定位,它,就是牛栏江以东的云南省昭通市大部县区,贵州威宁、赫章及七星关、纳雍县的大部分乡镇。
   走进可渡古渡,走进石门,现存古蜀身毒道遗迹历历在目。

        据《贵州考古》和《威宁县志》(老版本)记载,在今观风海镇七里半村左则1.5公里的地方,分布着“野鸡河古墓群”,整个古墓群分为“苏家堆”和“假粮堆”两大古墓区,面积约3万平方米,墓区内出土了大量的墓砖,有长方形的、楔形的,砖呈灰色,砖上面还有美工图案,有几何纹、车马纹、农民劳作场面的耕耘纹,出土的文物还有刀、灯、罐及头骨等……古墓的时间大约在3000年前,诸多远古人类在这里生产生活的秘密还有待考古学界的进一步考证。1982年3月,这里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隆庆6年(1572年),这里正式设立“赵班巡检司”(那时候,观风海的名字叫做“赵班”)。
  据《贵州通志》和《威宁县志》(老版本)记载,清朝雍正7年(1729年),乌撒土司禄万忠和雨波土目黑寡造反,当时的云贵总督鄂尔泰命贵州安龙总兵哈元生出征镇压,久攻不胜,最后设计将雨波土目黑寡斩于赵班(今得胜坡),为纪念胜利,将这里的地名“赵班”改名为得胜坡。
  雍正12年(1734年),为有效控制和巩固清廷在这里的统治,统治阶级增设了一名“威宁州得胜坡巡检”。
  在今天得胜坡街头,立有“得胜碑”,碑高1.8米、宽1米、厚0.22米,该碑立于咸丰8年,由于年代久远,其它碑文已经看不清了,只能隐约看风“哈将军斩黑寡处”几个大字。
  此碑立起以后,经历过很多周折,久远的已经无人记得了,单就上世纪60年代以来就几近毁于一旦。1967年,此碑被移至得胜坡街中心作小桥之用,14年之后才被“有识之士”发现,于1981年清理归还原位。上世纪80至90年代,云南昭通的考古人士和历史学者曾多次到此处想“弄”走此碑,有一次还开来了一辆运输小汽车,想拉走此碑,幸得当地村民阻挡才保全了此碑。
  民国建国初期,考虑到威宁县太大,管理极度不方便,又增设了威宁县得胜坡分县,驻地仍在得胜坡。
  民国31年(1942年)1月,得胜坡分县迁至赫章,正式分置赫章县。
  行走在得胜坡一马平川的大地上,这里一个村的上街组和下街组两个村民组就有36姓村民,颇具明代遗风。
  如今,从得胜坡到观风海政府驻地,一直到野鸡河村,方圆几十公里的大盆地内,物产丰富,一马平川。这样的情形,在迆那、中水、昭通、可乐、辅处都能看到。
  走进威宁自治县盐仓镇大路村,昔日繁荣的牂牁古道掩映在黑洋大箐的林丛里。
  资料显示,贵州宣慰使霭翠妻奢香摄贵州宣慰使时,开辟龙场(今修文)、六广、谷里、水西(今黔西)、奢香、金鸡、阁雅、归化、毕节等九驿,故名龙场九驿。迄今尚存一些路段和桥梁,据说今日之贵毕高速公路,几乎是沿着“龙场九驿”线路修建的,古人的智慧可见一斑。
  据悉,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
  青草丛中,后来被称作茶马古道的牂牁道静静地躺在历史斑驳的时光遂道里。
  牂牁古道,马帮故事已远去。326国道没修之前,牂牁古道是昭通到毕节的马帮和盐商的主要通道。那时大路村只有几户人家,从古驿道经过的马帮商人络绎不绝。
  大路村古驿道有一段叫凳子坎,一共七十二个半个台阶。大路村因在古道边而得名。
  红军长征时从牂牁古驿道经过,三个一排并列着走。
  如今,古驿道变得斑斑驳驳、残垣断壁,透过青石上的青苔,仿佛还可看见昔日繁荣的马帮。
       200年来,贵州赫章抢打夜郎文化牌,可乐文化被捧到天上。但威宁人却在夜郎两字上少些周折。当我们破解液那发祥于迆那(液那、益那、夜郎。谐音),柯倮洛姆这个中国西南丝绸之路的中央大城以昭通为中心,涉中水粮仓、可乐驻防基地,铁匠军工生产基地,昭通及盐津物流基地后,夜郎古国的神奇面貌就真实地浮出竹根水面。
        而这一切走访、调查与研究,是否就可称之为“液那大数据”?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断层,使人们看到,公元前135年,西汉郎中将唐蒙在南越番禺吃到液那出产的美味枸酱后,经过重庆、四川,一路用竹搭桥开路,带着马帮进入液那,与液那竹王结盟,从而开辟了我国最早的西南丝绸之路。

        以今李子沟大桥下方李子小河为界,以北为得胜坡分县地盘,包含了中水、迆那等地。威宁自治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许定华告诉记者。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贵州桐梓古道遗存之水坝塘古盐道上的历史遗存
下一篇:【新书快讯】陕商题材小说《大引茶商》出版发行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