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融媒网

导航菜单

刘友金:做酒需要品牌、人才和资金,三者缺一不可

2019
06/12
08:47
中国新报
分享

      中国新报(记者 刘延平)“做酒需要品牌、人才和资金,三者缺一不可。”不久前,中国首届酿酒大师、五粮液传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宜宾)多粮浓香白酒研究院院长、五粮液技术顾问、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刘友金在接受中国新报记者采访时曾这样说。

      今年66岁的刘友金大师,退休前为五粮液股份公司原副总,李曙光执掌五粮液集团后,为加强五粮液的技术力量,又重新返聘刘友金大师作五粮液酿酒生产技术专家,用精湛的技艺,酿造五粮液,也“锻造”五粮液的年轻人。

      刘友金是中国白酒界的传奇人物,1981年,28岁的他还是一个从未接触过酿酒的农民,进入五粮液,从一线酿酒工人做起,最后成为了五粮液高管,成为中国首届酿酒大师。

      在中国首届酿酒大师中,白酒大师共评出了18位,刘友金是18位的其中之一,当年,茅台集团和五粮液集团分别得三位。刘友金大师能成为中国首届酿酒大师,是因为他在浓香白酒生产技术上的独到贡献,因此,有人甚至称他为中国浓香白酒第一人。

      “有儿不进武槽房,熬更守夜命不长。有女不嫁烤酒匠,半夜三更守空房。”这首不知从何时开始便流传起来的打油诗,道尽了烤酒匠的辛苦。

      刘友金尤其能体味这份辛苦。他是土生土长的宜宾人,在进入五粮液酒厂之前,挑、抬、打、夯、撬,开山带放炮,犁田耙田,栽秧打谷抛粮下种,开沟壮行,河坝里清漂搬筏拖船放船,做过搬运工,拉过板板车……

      成功的背后,是一点一滴的辛苦积累。一天,刘友金下班回家已是凌晨一点左右了,为了多学一点酿酒发酵方面的知识,他坐在马桶上看书,不知不觉就是4个多小时,直到妻子一觉醒来喊他,他才从书本里回过神来。

      成功的背后,还有自律和责任。“1981年刚进厂开始烤酒时,一天要抽2包烟,我师傅说,要烤好酒,就要戒烟,不然舌头尝不出酒真正的味道,从那一年我就戒烟了。”刘友金说,许多烤酒工也是一辈子不抽烟,勾兑岗位的女性师傅,一辈子不化妆。

      刘友金一直记得,刚进五粮液厂时,厂长在三天培训课上说,五粮液是传统工艺,工作很辛苦,需要传统作风才能保证品质,进五粮液工作,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后来,刘友金在后面又加了六个字——懂一行、精一行。正因为有这种追求品质的精神和工作作风,进厂4年后的1985年,刘友金带队的班组,收了51坛酒,其中47坛是一级酒,一级酒率近95%。1986年,他带的班组,是五粮液江北扩建车间第一个交验合格特等酒的班组。

      1988年起,刘友金为五粮液系列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起到了核心技术作用。1989年,他主持研发了“沸点量水”项目,在全国浓香型白酒项目中率先优化酿酒量水的系统参数,进一步促进了五粮液酒的浓甜、醇香、醇和、醇正,提高了五粮液酒的优质品率。该项目运用于公司酿酒生产后,当年就使五粮液优质品率增长8.4%,新增经济效益1426万元,并获“全国、省QC成果奖,宜宾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研发小组以“刘友金小组”命名,获“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

      如今,刘友金大师的沸点量水理论,早已在中国各浓香白酒企业得到广泛推广,他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刘友金说,酿酒是个系统工程,从原料进厂到磨粉、制曲、酿酒、勾兑、包装,是一个严格的过程,一个环节出问题整批酒的质量都会受影响。

      要做好白酒,需要品牌、人才、资金,三者缺一不可。“一个好的品牌,根本靠品质,而品质靠工艺,工艺靠人才,人才的操作技能决定了酿酒品质,人才又靠资金来保障”。

      “白酒行业就像军队,班长、排长、连长很多,但将军很少,从某种意义上说,宜宾白酒产业也缺酿酒帅才。”刘友金说。

      现在白酒界流行机械化、智能化,但刘友金认为,要慎重。他说,浓香白酒是传统工艺,很讲究自然条件,固态白酒,要遵循微生物的规律,科学使用它,要满足工艺路线,该传统要传统,该现代要现代,不能一概而论。

      刘友金认为,五粮液酿酒是传统工艺的产物,不是现代技术的产品,食用酒精可以工业化生产,在设备里把粮食、酶、酵母、水、温度等参数设计好操作就行。而固态酿酒不行,同样的一批粮食、同样位置的窖池,同样的季节温度,但不同班组产生的一级酒率不一样,这就是烤酒工的技艺不一样。正因如此,五粮液1988年出台了《工艺文件》,明确工艺方向和操作要求。

      “我经常在周末休息的时间去生产车间检查,那个时候最能看到真实的生产情况。”刘友金说,“五粮液的工人们都严格遵守五粮液的酿酒工艺,踏踏实实酿酒,好酒率不断提升。”

      每每说起五粮液,刘友金都充满感情。前几年退休时,有不少酒企要高薪请他去当顾问,但五粮液需要他时,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公司的返聘,回到五粮液一线,把一生的酿酒经验,再次奉献给公司。‘ 

      刘友金说:“我从一个农民进入五粮液,是五粮液培养教育了我,我对公司感情很深,无论何时,只要需要,我都会竭尽所能……”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娄底新化:文印小镇故事多 托起千亿大产业
下一篇:2019南亚东南亚国家商品展暨投资贸易洽谈会在昆开幕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