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中文网

导航菜单

用好批评武器 激浊扬清聚合力

2025
08/17
10:13
中国新报
分享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锐利武器。正如“有话要放到桌面上来讲”“打开窗户说亮话”所倡导的,开展批评当坦诚相见、直截了当,摒弃“藏着掖着”的怯懦,远离“私下议论、背后放炮”的陋习,以直面问题的勇气、实事求是的态度,让批评真正触及思想、触及灵魂,最终实现“团结—批评—团结”的良性循环。

      
      批评要有“辣味”,才能戳中要害。现实中,一些批评沦为“温吞水”,要么避重就轻谈工作,要么拐弯抹角讲套话,看似一团和气,实则放任问题滋生。真正的批评,必然要“揭伤疤、戳痛处”——对工作中的短板直言不讳,对思想上的偏差一针见血,对作风上的瑕疵毫不留情。这种“辣味”,不是刻意刁难的“火药味”,而是出于公心的“清醒剂”。就像医生问诊需直面病灶,批评只有直指问题本质,才能让被批评者红脸出汗、幡然醒悟,让旁观者引以为戒、防微杜渐。
 

      批评要讲原则,才能立住根基。“辣味”不是乱发脾气,直言不是信口开河。批评的前提是实事求是,必须基于事实、紧扣本质,既不能夸大其词、上纲上线,也不能捕风捉影、无中生有。无论是批评他人还是自我批评,都要聚焦具体问题,少谈抽象概念,多摆实际案例;少讲空泛道理,多提改进方向。唯有切中要害的批评,才能让人信服,才能推动问题从根源上解决。
 

       批评要重实效,才能凝聚力量。批评的最终目的不是制造矛盾,而是化解矛盾;不是打击士气,而是凝聚合力。“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深刻揭示了批评的价值逻辑:通过坦诚批评正视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进理解,最终实现更高层次的团结。这就要求批评之后必须有行动——对批评指出的问题,要列出清单、明确时限、整改到位;对他人的批评意见,要虚心接纳、反思自省、举一反三。唯有如此,批评才不会沦为“一阵风”,才能真正成为推动进步的动力。
 

      “打开窗户”,才能让清新空气驱散阴霾;“放到桌面”,才能让问题在阳光下消融。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既需要敢于动真碰硬的勇气,也需要与人为善的真诚;既需要直面问题的担当,也需要解决问题的智慧。让批评带着“辣味”、贴着实际、注重实效,方能在激浊扬清中锤炼作风,在红脸出汗中凝聚共识,为干事创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叶亚山)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干部管理要“管住人”,更要“激活人”
下一篇:最后一页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