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的十月,月圆花好;美丽的酒乡,情义无价。
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华诞与传统中秋佳节“双节”同庆之际,遵义市王茅酱酒文化研究会一届五次理事会暨庆国庆迎中秋文化交流会于2025年10月4日在遵义市红花岗区富华路文正大酒店隆重举行。主管部门领导、文化机构领导、研究会理事、专家学者、会员代表及特邀嘉宾30多人齐聚一堂,共商发展大计,共话文化传承,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为佳节献礼。

本次大会以“百年黔庄文化,‘王茅传说’非遗”为主题,旨在深入挖掘与弘扬王茅酱酒深厚的文化底蕴。会议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理事会审议并通过了研究会阶段工作报告与未来工作计划,系统总结了在“王茅传说”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传播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并对下一阶段围绕非遗活态传承、产研学融合等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
研究会会长王龙在致欢迎词中表示:“王茅酱酒不仅是一款美酒,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王茅传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核心是匠心精神与诚信品格的世代相传。在国庆与中秋这样象征团圆与丰收的美好时刻,我们汇聚一堂,探讨酱酒文化,正是对家国情怀与传统文化的崇高致敬。”
遵义市文化旅游局公共文化科科长胡平说:“作为主管部门,对王茅酱酒文化研究会的工作予以肯定,并在民政部门开展的本年度年审中推荐为优秀社会组织,希望向5A级社会组织迈进。”
贵州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李俊说:“文化的精髓在于传承,传承的要义在于创新,我们在不断奔跑中获得物质和精神的食粮,为地方文化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中国诗界》主编吴传玖少将说:《中国诗界》与《酱酒文化》一直是友好合作单位,共同探讨和见证“百年黔庄文化核心”“‘王茅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与时代光彩,这是一次对酒文化历史的回望,也是对酱酒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深切期许,更是对中国诗歌中兴的跃进。当“非遗”遇见“双节”,酱酒文化嘣出诗味。同时,他代表《中国诗界》委员会颁发奖牌:授予贵州百年黔庄酒业集团“中国酒文化领军人”、遵义市王茅酱酒文化研究会《酱酒文化》专刊“中国酒文化诗高地”、为《酱酒文化》主编虎歌颁发“杰出诗人特殊贡献奖”。

遵义市王茅酱酒文化研究会所属《酱酒文化》,授予任勇、赵连江、杜春翔、王乐勇、仇聪、管庆江等六名同志“酱酒文化传播优秀个人称号”。

在随后举行的“庆国庆迎中秋”文化交流环节,会场气氛热烈而温馨。与会嘉宾们围绕酱酒文化与节日文化的融合展开了深入探讨。大家认为,中秋的“团圆”与酱酒待客之道的“和美”精神一脉相承,而国庆的“奋进”主题则与王茅技艺百年传承的“坚守与创新”高度契合。活动现场还设置了王茅酱酒品鉴环节,嘉宾们在醇厚的酱香中,品味历史的沉淀,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共话家国团圆之情。
会议由贵州百年黔庄酒业集团董事长王瀚锋同志作总结发言,他说:“企业的兴衰荣辱,与文化传承息息相关,文化赋能企业,企业反哺社会,共同构建乡村振兴下的美好家园。”
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学习了国家民政部、中央社会工作部制定的《关于加强社会组织理事会建设的意见》,补选了班子成员,还为研究会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更通过文化交流的形式,强化了文化自信,增强了组织的凝聚力。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这是一场集工作总结、战略规划与文化盛宴于一体的成功大会。展望未来,遵义市王茅酱酒文化研究会将继续坚守初心,担当使命,致力于让“王茅传说”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地方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家国情怀,中秋月圆,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遵义市王茅酱酒文化研究会办公室供稿)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非遗+旅游”,消费新动能
下一篇:最后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