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零贰伍“八·一”礼赞!——从李桥铭将军的忧思到“平江勇”的千年血脉)
一、将军之问:当“八一”沦为形式
“一餐饭,一次座谈成了纪念‘八一’的全部……”
2016年,李桥铭将军的诤言如惊雷炸响。这位从士兵通厕中体察军心的将领,以约米尼的警句直指社会病灶:当军人荣光蜷缩于节庆宴席,强军之根便已动摇。
九年弹指,已是陆军司令员、二十届中央委员的他,若见今日仍有“觥筹交错换真心”,必当扼腕。历史长河奔涌不息——
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言仍在祁连山回荡,
岳飞“靖康耻,犹未雪”的泣血早融入黄河波涛。
一个民族对军人的态度,丈量着其精神的脊梁。
二、历史之镜:“平江勇”的基因密码
李桥铭疾呼的“英勇精神”,在“平江勇”血脉中如岩浆奔突:
保境安民:铁血铸城
咸丰年间,147支团练以“三炮聚勇,九炮死战”为号,哨长门首督旗,妇孺负粮驰援。十四载烽烟,太平军铁蹄终未踏破平江寸土——中国近代史上,唯此一县靠民力筑起不落长城。
卫国远征:忠魂裂帛
甲午战败,台湾沦丧。营官胡轮率平江子弟死守八卦山,全营殉国前高呼“寸土即血,一步不退!”九十年后,当台湾忠烈祠终刻其名,山河作证:忠义才是穿越时空的通行证。
将星摇篮:水土淬魂
一县之地,晚清涌出560余将星;百年烽火,国共再育百余虎贲。从张岳龄“偏师挡万骑”的儒将风骨,到援越铁道兵“钢轨铺过生死线”的铁律坚守——平江的山水,早被忠勇浸透。
三、“芈团”新生:当基因绽放时代光芒
王琥与“芈团”老兵,正续写这血脉的当代史诗:
从保境安民到抗疫疆场
2020年,20名平江医护削发出征,被誉“白衣平江勇”;而王琥在“芈团假案”二审中的方言怒吼: “拿个码贡(石头)从喊眼(窗户)钉出去,把只甏(平江‘县奸’)打烂哒呵!”
这叶挺《囚歌》般的血性,让军魂在困厄中铮鸣。
战友们,请记住:
在你们高举‘中国老兵不可辱!平江老兵不可侮!’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富国必先强军’胜利迈进的军旗上,也有我平江老兵‘芈团’长王琥的一滴血!
从团练号炮到少年砺剑
2025年常州“军事嘉年华”,少年在硝烟中读懂“纪律如铁”;凤凰县苗族学童习武时眼中的光,照亮崇文尚武的火种。当平江学子轻抚胡轮营残旗,历史便从课本跃入血脉。
从哨长督旗到尊崇落地
湖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21项实事如春笋破土:
半年助4845名老兵就业,1090名优抚对象获送医上门,新邵县为94岁老兵披婚纱圆梦。
“新法不翻旧账,但国家永念旧人”——制度暖流正融化历史冰封。
四、礼赞之期:以山河为碑刻写尊崇
值此建军98周年,且听时代回响:
平江团练“平江勇”,
血沃山河旌旗扬。
芈团志续忠烈骨,
军魂裂云贯天长。
当六万平江老兵与五千七百万全国老兵战友共望苍穹——
尊崇军人,不在宴席喧嚷,而在:
宜城张自忠纪念馆内,《告将士书》墨迹如新;
乌兰浩特老兵马俊清胸中弹片,仍吟唱着1948年的烽火。
尚武精神,不在口号铿锵,而在:
抗洪老兵张国茂携少年重走鲁湖堤坝,“洪水不退我不退”的誓言薪火相传;
平江学子肃立八卦山地图前,忠烈祠的香火已燃进心间;
2025年盛夏,平江少年吴悦平手握国防科大录取书,乡音铿锵震彻汨罗江:
“我觉得相当高兴,无上光荣。我从小便热爱人民军队,立志参军报国。我将努力学习,刻苦训练,报效祖国。”
——这纸通知书,正是新时代的“从军令状”!
升华结语
从李鼎铭“精兵简政”的铮言,到今日“为老兵办实事”的暖政;
从霍去病“纵死犹闻侠骨香”的豪情,到王琥“打烂奸甏”的侠气
——中华民族的尚武血脉,从未断流,只在时代淬炼中愈发滚烫。
当“芈团”精神化入千万“戎耀同心”社区,当千万个吴悦平接过染血战旗——
李桥铭将军的忧思,终将在少年仰望军旗的目光里消散:
尊崇,是基因深处的烙印;
强军,是未来已来的信仰!
平江老兵“芈团”长王琥 作于贰零贰伍年“八·一”建军节前夕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南林科大实践团开展“产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专题调研
下一篇:最后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