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中文网

导航菜单

六大河•特写篇 | 毕节有家民办公益“图书馆”?

2025
08/03
10:22
中国新报
分享

 

        听说毕节有家民办公益“图书馆”,地点就在海子街那边,属于现在的碧海社区,8月1日临近中午,六大河栏目与毕节市文产协会秘书长吴兴春一行,提上一件兴春与碧春酒厂精心打造的“毕节•故事”过期老酒,很快就抵达了碧海社区。


         车停稳了,步行走进村庄,外表上看,在没人指引的情况下,看不出这里有图书馆的迹象。辗转了两间村民的房子,向一位村民打听图书馆的位置,他顺手指了指,“就在那边”。

 


         一转角,这个民办公益图书馆的主人高君儒老师早已在此站着等候了,图书室一楼,四、五位放假的孩子正在有趣的阅读着。


        关于高君儒老师,前两年在七星关区撒拉溪镇采风时曾遇到过,六大河栏目只大致知道他年轻时当过老师,他的书法厉害,酒量也不错。


         这次走访才发现,原来高君儒老师还不是一般的人,他今年已是73岁的人了,建图书馆的这个地方是他老家的老屋,这里叫龙滩坡,这个地方是一块风水宝地,出过不少知名人士。

 


         如今,尽管早已退休,但自从这个图书馆开起来后,高君儒老师每天总要从毕节城赶来龙滩坡,给前来看书的孩子们开门关门,特别是现在正是在假期中,来看书的学生们是相对较多的时候。


         百度搜索显示:高君儒,男,汉族,1953年1月生于贵州毕节海子街龙滩坡。从教数十年,当过校长、主任,曾任教于小学、初中、高中、师范学校及老年大学。领诗词学会副会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虚衔。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贵州省书协会员、贵州省作协会员。2012年有回忆录、诗词选,集成所著《一生都付笑谈中》上、下两集由贵大出版社出版。

 


         2020年有游记《东游西荡》、《环球归来》二本由北京团结出版社出版。


         2024年8月8日,毕节市图书馆“百图计划”与高君儒老师的七星关区碧海街道民办公益“龙滩图书馆”共建的“阳光图书角”活动在碧海社区举行,这是高君儒家里的图书室正式向社区民众开放的标志!


        高君儒的父亲曾用一句通俗易懂的语言这样教育家乡的孩子们:“如不好好读书,前途就是穿草鞋爬丫口门;如果认真读书,前途便是穿皮鞋上天安门。”

 


        这读书的重要性,深深刻在年幼时高君儒的心里,高君儒小时候,时常到有书的人家去借,那时他就有一个梦想,有钱的时候一定要买书。工作中,他先后出版了散文集《一生都付笑谈中》《环球归来》《东游西荡》。参与校订了《毕节县志》乾隆版、同治版、光绪版及《毕节史料》,任《黔西北文学史》和《黔西北记忆》副主编。书法作品被收入《中国书法年鉴》。


         多年来,高君儒积极参加市、区组织的各种文化艺术活动,他是黔西北文坛中的活跃分子。


         退休后,高君儒就想为家乡作点贡献,于是决定将夫妻二人的积蓄三十余万,为家乡修个图书馆。他希望龙滩图书馆,不负创办初心,不负伟大时代,不负读者期待,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懂得:“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期间,龙滩图书馆也得到毕节市图书馆、碧海办事处、七星关区文广局、毕节市助残协会等多家单位的支持,以及众多社会爱心人士的友情捐助,本次毕节市图书馆以“百图计划”与民办公益“龙滩图书馆”共建“阳光图书角”为契机,为龙滩图书馆捐赠了少儿图书500册、少儿期刊200余册、少儿报纸200份,接下来,毕节市图书馆还将与龙滩图书馆共同策划“阳光伴读”活动,以“易启悦读·陪伴成长”为主题,形成“百图悦读体系”,惠及更多爱读书的孩子。


         该项目于碧海社区落地,不仅丰富了社区的文化生活,更意味着高君儒家的图书室将向广大社区居民敞开大门,共享阅读资源。

 


        午餐后,走出这个民办公益图书馆,高君儒老师还带着六大河栏目参观了龙滩坡现存二百多年的古屋,有孩子们正在洗澡的高家龙滩,以及光绪八年的文物古迹。


        龙滩坡确实是一块风水宝地,抑制不住自己的六大河栏目,又在高君儒老师的带领下,开车爬到龙滩坡上公路的尽头:林荫道下,空气出奇的清新,眼前是满山满坡的野李子林,即将成熟的野李子,密密麻麻地挂在枝头,看上去个头虽不大,但却实在是有些让人流连忘返。

 


        返回龙滩坡半山腰,停下车来一看,左边巍峨的群山间,青龙山绵延起伏,一头连着大方,一头向毕节延伸,而眼前,就是近年来贵州省正全力打造的一个毕节知名品牌——贵州轻纺城。(本报记者 刘延平)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特写 | “要是严介和听我的,他发展肯定比现在更好!”
下一篇:最后一页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