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中文网

导航菜单

六大河•特写篇 | 宋迎春:绽放在中医路上的铿锵玫瑰  

2025
07/05
18:57
中国新报
分享

 

         岁月轮回,磨掉的是年轮,却磨不掉一个人对中华医学的执著。坚守“悬壶济世”,弘扬医者仁心,用银针除病患,用爱心促和谐。她的笑,就像花儿一样,惊艳了时光——她就是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安居医院康复科主任宋迎春。


         1990年毕业于贵州省遵义医学院(现遵义医科大学)的宋迎春,刚参加工作时理论强于实践,经历过一段似是而非的迷茫期。刚接触病人时,曾让她无所适从,在问诊的时候,病人讲了很多症状,到底哪些才是最重要的,就好像有一层薄雾蒙在眼睛上。

 


         宋迎春经历着每一位年轻医生必经的痛苦过程——如何才能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在挫折痛苦中成长,在痛苦中收获信心。随着从医经验的不断丰富,宋迎春不但对于临床治病比从前有了把握,而且对于阅读中医典籍,也觉得和从前大相径庭,同时她很快掌握了不同的病症提纲挈领地预判,有了较为清晰的临床思维,可以独当一面。渐渐的,她对于中医的认知更为深刻,也更加全面细微,这就使得她在之后的临床工作中具有了识别医疗风险的慧眼。


         长期在基层医院工作的宋迎春,接诊的大多是从事文字工作白领阶层和体力劳动者,长期坐办公室导致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炎、肩周炎,或者干重体力劳动导致腰肌劳损,肩臂手脚疼痛的病人。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宋迎春根据病患特征在汤药内服的基础上,先后开展了针灸推拿、中药湿热外敷、拔火罐、穴位注射等理疗,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炎、肩周炎、风湿关节痛等顽固性疾病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尤其是治疗中风偏瘫方面疗效较为显著。

 


        “治病救人本是医生使命,看到患者慢慢康复,减轻痛苦,我也会跟着高兴。”每当谈及诊治过的康复患者,宋迎春的眼神中散发出些许的光亮。


         2018年,一位罹患晚期肺癌患者找到了宋迎春,当时患者因长期吸烟,且年老体弱,已经出现胸腔积液、声音嘶哑、呼吸、吞咽困难等症状,而西医医生判定这位患者无药可治,最多只能存活三个月的时间。经过宋迎春的中医治疗,患者存活了一年。在这段时间里,患者不仅解除了疼痛,还能独立生活。

 


         虽然宋迎春最终还是无法挽救患者的性命,但她凭着中医“以人为本”的理念,减轻了患者的痛楚,延长了患者的生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患者及其家人的肯定,这让宋迎春感到莫大的欣慰。


         中医人自有风骨,悬壶济世,医者仁心,宋迎春永远把病人放在第一位,面对前来就医的患者,对每一位上门求诊的病人,她都仔细诊查,耐心倾听。


         在治疗病患者的过程中,宋迎春讲究“治心”与“治病”的有机结合,她不厌其烦地讲清病理,提醒注意事项,以求得医患之间的沟通配合。暖心的话语让病痛中的患者感到温暖。遇到疑难问题,她就查找有关医学资料,反复推敲求证,甚至专程向市内外前辈名医请教。无论面对常见病还是疑难病,扎实的理论基础加上丰富的临床经验,总能被她处理得得心应手。

 


         家住钟山区杉树林社区的罗女士腿脚突然发肿、疼痛难忍,在省内多家医院检查被诊断为“类风湿”,期间红花油也抹,三七片也吃,晚上还热敷,就是不见好转。入院时几乎不能行走,需要依靠拐杖才能艰难的挪动。罗女士入院后,宋迎春运用中医的突出优势,针对罗女士的病情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经过十几天的针灸理疗,配合中医正骨推拿,很快缓解了罗女士的腰痛症状,并能够正常下地行走。


         中医药文化是门非常深奥的学问,讲究传承与创新,作为一名中医人,唯有不断积累,知道得更多,研究得更深,才能在临床上有更好的发挥。“虽然有些道理很难解释清楚,但中医的独特疗效是无可否认的。作为中医医生,除了要对老祖宗留下来的祖国传统医学有信心,还要努力掌握其精髓,不断地诠释其科学内涵,并将之发扬光大,服务患者,造福社会”。宋迎春说道。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宋迎春深知个人的力量很渺小,而集体的力量最强大,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不断带动和鼓励科室年轻人。因为中医药文化需要传承。在她的鼓励和帮助下,医院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深入开展“传、帮、带”工作,继续培养中医康复人才,进一步推动中西医结合康复专科特色建设快速发展。


         作为一名中医人,既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诊疗水平和处理中医临床疑难杂症的能力,更要注重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提高,以患者感受和临床疗效为第一,秉承一颗仁爱之心,以中医的仁心仁术,通过自己的双手为患者抚平病痛,点燃患者康复的希望,是宋迎春心中最大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宋迎春先后多次前往贵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系统学习中医、现代医学理论。如今,宋迎春已是贵州省六盘水市康复医学会委员。


         银针、艾条、打火机、消毒棉……这都是宋迎春每天在工作中随身携带的“宝贝”,对她而言,用心把手头的事是做好,照顾好每一位患者,带领好科室队伍,这就是她最有意义的追梦人生。


         中医药文化路漫长,中医人艰辛,中医药文化是一项需要不断锤炼的医术。宋迎春就是这样一个中医路上的追梦人,在不断的努力和拼搏中完善和提高自己。 (傅柏林 本报记者 刘延平)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六大河报道 | 吴学香老专员调研万益康微生物科技公司
下一篇:最后一页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