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5日至1951年5月,8万多铁道兵部队响应祖国号召,先后进入朝鲜,担负起朝鲜北方满蒲至西浦铁路的抢修和鸭绿江大桥的修复重任。据资料显示,志願军铁道兵在3年多朝鲜战争中,特别是在反美军空中“绞杀战”期间,共抢修和新建铁路878公里,桥梁2294座次,创造了密集片面运行,“抢22点”等战时运输方法,形成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有力保障了入朝志願军前线作战的需要。
桐梓县茅石乡高垭村95岁高新民老人,就是志願军铁道兵部队中的一员。他从1951年11月入伍、1952年初入朝,就一直在志願军铁道兵4师16团2营6连任过战士和班长,曾冒着敌机频繁绞杀轰炸的炮火,战斗在西浦铁路线和大同江大桥抢修工地一线,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作出过积极贡献。
据高新民回忆,他在1951年11月初参军体检时,因身高不够,险些被接兵部队拒征入伍,后来在他的再三恳求下,才被接兵部队政委特准加入中国人民志願军铁道兵部队。1952年初他随部队入朝后,沿途看到村庄和城镇,被美军飞机轰炸得满目疮痍,一片死寂,硝烟滚滚,心中怒火填鹰。为了躲避敌机轰炸,他随部队白天隐蔽,晚上行军,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走了好多天才到达了朝鲜价川。
刚到抢修工地,被炸后的铁路枕木、铁轨到处都是,残檐断壁、炸塌路基和桥梁涵洞,处处可见,触目惊心。特别是美军飞机大当量的炸弹轰炸,几乎不分白天黑夜,很少间断。当初使部队战士很不习惯,不久,在敌机频繁轰炸下,部队便习以为常。他们不分白天黑夜,两人抬的枕木一人扛,沿途对铁路、桥梁、遂洞修了炸,炸了又修,如此反反复复,很快使整条被炸毁的铁路和桥梁便超常恢复,从根本上扭转了铁路运输被动局面,为保障前线作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他回忆,在参加大同江大桥抢修时,曾被滑石击落江中溺水昏迷,幸被战友奋力救起,直到好几个小时才苏醒,刚一脱离危险,他便重返工地,继续参加大桥抢修,受到了连队领导的表扬,并于1952年4月批准他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
志願军部队除了入朝抗美援朝、维护和平和保家卫国外,还参加了当地老百姓的安全防护和抗灾救灾工作,因此与朝鲜人民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许多群众都希望部分志願军战士能长期留在朝鲜,生活在朝鲜,帮助他们战后重建家园。一次一位姓金的上尉军官,在休假期间认识了高新民后,见他诚实可靠,就想给他介绍对象,并劝他在朝鲜安家。高新民对他说“我们部队有铁的纪律,在毛泽东主席、彭德怀司令员和洪学智司令员没有作出决定前,不管你怎么说都是不行的,我必须遵守部队铁的纪律………”。
1954年,高新民随同部队撤离朝鲜回国,驻甘肃省天水市修建铁路,后调师教导队学习文化和铁路建设知识。后续又随部队调入福建、广西等省,参加了3年多铁路建设。
1957年5月,高新民经部队批准,结束了6年军旅生涯,退伍后被县政府先后安排在松坎供销社、县铁厂、县气象站等部门工作,后因文化少、家庭困难等原因,主动申请回乡务农,一生成为一个永保军人本色的志願军老战士。(文/戴祥勤 图/黎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国海军山东舰航母编队抵达香港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