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报讯(记者 宁平)传承中医智慧,回归临床本源。11月7日至9日,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技术与成果转化推广分会第一民间中医药特色技术传承创新论坛暨第三次学术年会在山东济南召开。

本次论坛汇聚了全国中医药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临床医生和传承人,共同探讨民间中医技术的传承、创新与推广。国家开放大学生命健康学院院长陈珞珈、中国中医药科学院博士生导师郑格琳、岳阳中医学者李穆和卢静、张步洲、李航、张娟、蔡媛等专家出席大会并作主题讲座。

会上,中医学者、岳阳市古今医药研究所原所长、主任医师李穆作了题为《关于疾病诊治的步骤》演讲。他说:临床医学应遵循看病、诊病、治病这三个基本步骤,不能把仪器设备检查人体生理机能的理化数据作为疾病的唯一诊断依据。李穆认为,当前医疗实践中普遍存在的误诊、误治问题,根源在于忽视了这三个核心环节。据统计,这种现象占临床医学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动辄将疾病诊断为“癌症”,这不仅加剧了患者的心理负担,也成为医患关系紧张的导火索。

李穆的深入浅出的演讲,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强烈共鸣。他进一步解释道,中医强调“望、闻、问、切”四诊合参,通过全面观察患者的症状、体质和生活习惯,才能准确把握疾病本质。而现代医学过度依赖仪器检测数据,忽视了患者的整体状况和个体差异,导致诊疗过程机械化、碎片化。他呼吁,中医药的发展必须回归临床本源,坚持以人为本,将传统智慧与现代技术有机结合。

李穆的精彩演讲赢得了与会专家、同仁们的广泛赞誉。大家称赞李穆数十多年来,深耕中草药研究和医学理论探索,出版了20部学术专著,涵盖了医学纠错、理化科学解读中医药经典等多个领域。李穆先生的贡献在于将深奥的中医药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日常健康保健知识,为推动了中医药的普及与应用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传承方面,李穆先生不仅带领子女全身心投入到中医药事业,还通过公证处正式签约培养了10多名学徒,为中医药事业培养后继人才。
大家一致认为,李穆提出的“接诊三步骤”是解决当前医疗行业过度依赖理化检测的一剂良方,值得全行业认真思考和借鉴。这一方法不仅适用于中医药领域,对现代医学的完善也具有重要启示。
论坛结束后,许多与会同仁纷纷向李穆老师请教如何提高临床诊断率和治愈率。李穆分享了自己的经验:首先,医生需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灵活运用四诊方法;其次,要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全面了解其生活环境和心理状态;最后,在治疗中应坚持“辨证论治”,结合现代检测数据作为辅助参考,而非唯一依据。他举例说,许多被诊断为“疑难杂症和不治之证”的病例,通过中医的整体调理和个性化治疗,往往能够取得显著效果。
本次论坛不仅为民间中医技术的交流与推广提供了平台,更引发了行业对诊疗本质的深刻反思。会议认为:中医药的生命力在于临床效果,而临床效果的核心在于尊重传统、回归本源。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将继续为民间中医做好服务,促进中医药领域的深度交流与合作,为构建中国特色医疗卫生体系贡献力量。
11月7日,分会召开第一届三次常务理事会,秘书长肖梦熊主持,分会名誉会长李穆作了分会成立四年来的工作报告,新当选的会长卢静作了表态发言。会上增补了17人为常务理事。分会副会长张步洲、李航、王向东,分会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罗忠良出席。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绿色通道跑赢死神,生动诠释“生命至上”
下一篇:最后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