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城衡阳,初冬微寒。记者走进衡阳建湘工业文化街区,目睹一派火热景象。
苏式红砖墙、蓝色高桁架、锈迹老机床与现代化的展台、精密的计量仪器相映成趣。11月11日至13日,第二届计量仪器装备展在这里盛大举行。230余家行业顶尖企业、1.5万平方米展陈空间、10余场高端报告会……一场国家级行业盛会,与一座拥有67年历史的老厂区,碰撞出奇妙的火花。

新装迎盛会。
这不仅仅是一场展会。这是一次工业遗产的“价值发现”,更是一座老工业城市通过系统性改革,推动“锈带”变“秀带”、“包袱”变“资产”的生动实践。在这场被当地称为“五重对话”的宏大叙事中,衡阳国投集团以“匠心筑巢”,不仅迎来了盛会,更揭开了一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缘起:时代之问与“头等大事”的国投担当
时间的指针拨回2023年2月。
当第二届计量仪器装备展的举办地最终选定衡阳建湘工业文化街区时,挑战与机遇同时摆在了衡阳市国有资产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面前。
“把保障第二届计量仪器装备展列为2025年的‘头等大事’。”衡阳国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蒋华平回忆,“这不仅是一项政治任务,更是践行‘制造立市、文旅兴城’战略,检验我们改革成效的关键一战。”

量子计算机参展。
展馆建设、交通配套、街区焕新……每一项都是硬骨头。但国投速度,给出了硬核回答。
——1.5万平方米主展馆,从选址到基本达到交付标准,仅用数月。6月15日,当融合了烟囱温度计、时空沙漏等“衡器”文化元素的特色地标呈现在人们面前时,一座满足国家级会展需求的现代化展馆已在老厂区中“破茧成蝶”。
——作为城市环线咽喉要道的雁城东路,6月10日开工,3个月后全线通车。“1分钟直达展区”的便捷交通网,为八方来客铺就“快车道”。
——街区面貌提前焕新。工业风北大门成为网红打卡点;“建湘大学生文化街区”适时开街;整个街区软硬件全面提升,已具备创建4A级景区的底气。
“三个提前”,背后是“国投速度”彰显的国企担当,更是衡阳全市上下“感恩奋进、尽锐出战”的缩影。据统计,为保障“三会一展”,衡阳累计投入公安、交警、消防、卫健、电力、通信及志愿者等保障力量5000余人次,构建了“1+4+8”高效组织体系。
底蕴:工业遗产的活化与“三大特色”的底气
为何是建湘?
答案深藏在街区的肌理与血脉之中。
漫步街区,44栋风格统一、保存完好的苏式红砖建筑群,无声诉说着往日的辉煌与沧桑。原建湘柴油机厂,始建于1958年,曾是全国八大柴油机生产基地之一,是衡阳乃至中国工业文明的重要见证。

观展人流如织。
“这里的工业遗产禀赋独特,是承载国家级展会的理想之地。”建湘文旅相关负责人介绍,街区的底气源于“三大特色”:
——场馆独特。8000平方米的主题馆,是国内现存苏式砖木建筑厂房中单体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保存最完好的工业遗产之一,承载着几代人的工匠记忆。
——装备珍稀。全国首条全自动铸造生产线、被写入清华大学教科书的生产线、国内现存唯一一条建湘四缸柴油机专机生产线……这些“镇馆之宝”默默陈列,讲述着曾填补国内空球的球墨铸造工艺和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设计卓越。建湘工业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建设荣膺德国“柏林设计奖”金奖,国际水准的规划设计,让老厂区在保留历史厚重感的同时,焕发出时尚新韵。
然而,时光流转,随着产业结构调整,这座曾经的“工业骄子”在上世纪末停产,一度沦为城市核心区的一块“锈斑”,面临物质空间衰败、社会民生负重、经济动能缺失、文化记忆断层的困境。
“是把它们当成包袱一拆了之,还是作为不可再生的文化资产精心呵护并活化利用?”这曾是摆在衡阳决策者面前的时代之问。
变革:“绣花功夫”与“双轮驱动”的衡阳路径
衡阳的选择是后者。一场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内核的“锈厂涅槃”就此展开。
路径创新:“轻改造+活化利用”。
项目摒弃大拆大建,创新提出“轻改造+活化利用”的有机更新模式。
“我们下的是‘绣花功夫’。”施工方衡阳路桥负责人指着修复一新的红砖墙说,“修旧如旧,存续风貌,采用原工艺、原材料进行精细化修缮,最大限度保留历史痕迹。”老机床被改造为艺术装置,冷却池变身亲水舞台,最小干预下,历史与当下实现了空间对话。

互感器检验接线机器人惊艳亮相。
“活化利用”则让空间价值得以永续。VR沉浸剧场、酱酒交易中心、俄罗斯国家馆、工创谷等多元业态被引入,生产空间成功转向生活、文化、消费空间。全国首个“中国·衡阳老工业基地文展馆”的落成,更使街区升维为国家工业记忆的承载体。
机制创新:“公益+市场”双轮驱动。
如何让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可持续?衡阳探索出“公益+市场”双轮驱动机制。
公益层面,以文展馆为核心,通过门票、文创等收入反哺文保建筑维保与研究,形成“以文养文”的自我造血。依托国家级“工业文化研学实践教育示范基地”,开发沉浸式课程,以“以研促营”支撑日常运营。
市场层面,发力“首店经济”(独家及首入品牌占比超80%)、创新联营模式(租金分成、联合运营),降低创业门槛,激发市场活力。构建“年度有品牌、季度有主题、月月有活动”的运营体系,积极承接“国字号”会展,提升品牌能级。
政策与治理创新:系统集成破解难题。
改革离不开顶层设计。衡阳市委、市政府统筹资规、财政、文旅等部门,打出政策“组合拳”,创新土地收益定向反哺机制,优先用于职工安置与债务化解。在衡阳国投党委主导下,构建多方协同机制,推动“社区、景区、商区”三区融合。
绽放:“五重对话”的宏阔格局与盛会的多维价值
系统性的改革,为一场国家级盛会的落地提供了丰沃土壤,也催生了意义深远的“五重对话”。
跨越67年的时空对话。1958年奠基的建湘柴油机厂与2025年最前沿的计量科技在此相遇。老厂房内,精密仪器闪烁着科技之光,历史厚重感与未来科技感激情碰撞。
老工业基地振兴与新时代强国建设的战略对话。文展馆内,102座老工业城市的发展史诗静静陈列;展会上,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科技强国的最新成果集中展示,为航天、能源、交通等关键领域提供着精准计量支撑。
天地衡器与天人合一的文化对话。南岳衡山自古“变应玑衡”“铨德钧物”,在衡山之南举办衡器盛会,既汇聚天地灵气,更以东方智慧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湖南计量元素闪耀展会。
节俭办展与绿色发展的创新对话。在老旧厂区办会,最大限度盘活沉睡资产,以最小投入实现最大效益,生动践行了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理念。
衡阳人与计量人的情感对话。“雁到衡阳不南飞”,东道主的热情好客与计量人的专业精神同频共振,细致服务让每位来宾感受家的温暖,共绘产业蓝图。
这场对话,结出了丰硕成果。本届“两会一展”规模空前:布展面积15000平方米,参展单位230余家,参展商逾1800人,配套活动60余场,累计吸引超3万人次参与,为衡阳创造直接经济效益约5000万元。全国产业计量融合创新发展会议成功促成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与衡阳市人民政府达成战略合作,发布了2025年度“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十大重点项目”,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启示:从“衡阳样本”看工业城市的有机更新
湘见·建湘工业文化街区的涅槃重生,提供了哪些可资借鉴的“衡阳经验”?市政府参事晏华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
理念重塑是前提。必须超越将工业遗产视为“负资产”的陈旧观念,重新发现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与空间潜力。衡阳的实践表明,工业遗产不是发展的绊脚石,而是城市转型升级的宝贵资源。
路径创新是关键。“轻改造+活化利用”实现了保护与发展的辩证统一,找到了保留城市记忆与满足现代功能需求之间的平衡点,为工业遗存活化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路径。
机制设计是保障。“公益+市场”双轮驱动,既确保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公益性底线,又通过市场化运营激活了内生动力,形成了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良性循环,破解了“投入难持续”的共性难题。
系统治理是基础。工业遗存活化利用涉及面广、利益关系复杂,需要强有力的跨部门政策协同与党建引领下的多元共治。衡阳通过系统集成改革,有效破解了深层次的制度障碍。
数据显示,改革已显成效:运营期内累计接待游客超150万人次,带动旅游综合收入超2100万元;吸引35家创新主体入驻,新增就业岗位158个;52处工业遗存得到系统性保护活化;项目荣获柏林建筑奖金奖、工信部“工业文化研学实践教育示范基地”等多项国际国内荣誉。

衡阳展位科技含量十足。
雁阵南飞处,盛会启新程。
今日之建湘,已成为市民公共客厅、城市文化新地标和“永不落幕的计量文化会客厅”。蒋华平表示,衡阳国投将以此次展会为新起点,持续深化工业遗存保护利用,推动计量科技与工业旅游深度融合,为衡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及国家区域重点城市贡献国投力量。
衡阳建湘街区的实践雄辩地证明:只要思路对头、举措得力,老工业基地的“锈厂”不仅能迎来文化的“涅槃”,更能成为驱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这场由会展赋能、改革驱动的价值重构,正为全国众多面临类似课题的老工业城市,提供一个立意深刻、层次分明、事例丰满的“衡阳样本”。(记者 符秋祖 特约记者 邓小山 通讯员 邹艳利 周玲 阳立波 图/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罗茂盟 周围 陈路华)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山东东营:河海交汇的湿地之城
下一篇:筑牢“耕”基 常宁市农田建设事务中心揭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