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贵州锦屏县以基层治理创新为核心抓手,在县委政法委的牵头统筹下,深度挖掘文旅资源与法治宣传的融合潜力,创新打造“文旅+法治”特色平台。通过将民俗节庆、体育赛事、产业活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场景作为普法载体,把原本单一的法治宣传,转化为沉浸式、互动式的体验活动,让法律知识真正“活”起来,既夯实了基层治理新载体,更为乡村振兴筑牢了坚实的法治根基。
赛事搭台,法治唱戏 让普法融入激情赛场
夏日的锦屏县,体育赛事热潮涌动,成为法治宣传的天然“黄金舞台”。7月17日,“燃情七月·魅力敦寨”第四届夏季篮球联赛在敦寨镇开幕,30支队伍同台竞技,13天里每晚5场对决轮番上演,赛场的激情汇聚了大量群众与游客。赛事期间,敦寨镇平安法治办、司法所、派出所创新推出“赛事搭台+治理唱戏”模式:赛场周边悬挂20条“平安建设人人参与”“远离诈骗陷阱”等主题横幅,让法治理念融入赛事氛围;中场休息时,“法治小课堂”开讲,工作人员用通俗语言和真实案例解读法律常识;现场设置安全知识“快问快答”环节,围绕溺水救援、反诈等问题互动,答对者获赠印有普法标语的小扇子、手提袋;场边“法治流动站”则随时解答群众疑问,实现普法服务“零距离”。
7月20日,三江镇第二届“和美乡村 悦动三江”丰收杯篮球赛在潘寨村开赛,18支队伍多由当地村民、村干部组成,充满“乡土气息”。三江镇联合普法小组借势行动:场内比赛间隙开展法律知识抢答,内容涵盖未成年人保护、防溺水等,答对者获毛巾、洗衣粉等礼品;场外宣传员化身“流动讲解员”,穿梭于观众间,通过发手册、一对一答疑,讲解婚姻家庭纠纷、民间借贷风险等法律知识,为火热赛事送去法治“清凉”。
节庆赋能,普法升温 让法治浸润文化场景
7月30日,传统侗寨锦屏县彦洞乡瑶白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摆古节,寨内鼓楼欢歌、侗布飘扬,民俗盛会氛围浓郁。彦洞乡平安法治办、司法所等普法宣讲员结合本次摆古特色,围绕着《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贵州省优秀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以“讲古论今”的方式,将法律知识融入到摆古长桌活动当中,让古老的侗寨在欢声笑语中响起清脆的“法治声”。
8月22日至24日,锦屏县第四届“杉乡之夜”啤酒音乐节在锦滨路夜市街举办,作为当地夏季热门文旅活动,吸引数县内外上万游客纷至沓来。锦屏县公安局在保障活动安全有序的同时,将音乐节打造成“沉浸式普法课堂”:台上,由交警、网安、经侦等单位民警组成的法治宣传小组“华丽变身”——他们走上舞台,结合真实案例,围绕酒驾、醉驾的法律后果、电信网络诈骗的常见手段与防范技巧、非法集资的危害与识别方法等内容开展普法宣讲。民警们用生动的语言、鲜活的案例,将原本严肃的法律知识转化为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家常话”,台下观众听得认真、记得仔细,不时点头回应;台下,执勤民辅警通过发折页、展海报、教装“国家反诈中心”APP,面对面普及反诈、禁毒、消防安全知识,用真诚交流拉近与群众距离,让音乐节既有“烟火气”,更有“法治味”。
9月民俗节日密集,成为普法重要窗口。9月11日,平秋镇高坝村“七月二十赶歌节”举办,侗族同胞身着盛装欢聚,游客慕名而来。县委政法委、县司法局联动当地部门,推出“民俗+法治”模式:工作人员围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反有组织犯罪法》,通过“发物资+讲案例”普法——发放法律手册及印普法知识的扇子、围腰,用汉语+侗语“双语”讲解婚姻家庭、邻里矛盾案例,打破语言与认知壁垒,让法治精神随歌声传递。
同日,彦洞乡侗寨民族歌节开幕,彦洞乡平安法治办、司法所、派出所以“民歌搭台、法治同行”开展活动。宣讲员穿梭人群,用拉家常方式普及法律法规,针对“孩子校园受伤维权”“土地争议解决”等热点问题,结合身边案例答疑,引导群众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习惯。
10月3日,锦屏法院组织干警前往锦屏县平秋镇更豆村参加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节活动,为民族盛会节日增添法治色彩。活动现场,法院干警以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现场法律咨询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向现场群众普及民法典、电信诈骗、消防安全、未成年人保护、扫黑除恶、民族团结等知识。
产业联动,法治护航 让法律助力乡村发展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产业发展,法治护航。9月21日,彦洞乡锥栗产业开园活动在黄门村举行,锥栗作为当地支柱产业,带动众多农户增收。彦洞乡平安法治办、司法所、派出所等相关部门借活动契机,将法律知识送到田间地头,活动现场,普法宣传员通过设咨询台、发手册、面对面交流,聚焦锥栗产业中的土地流转、合同签订、产品安全等问题,普及《民法典》《土地管理法》;针对农户关心的土地流转,提醒重视合同规范性,明确权利义务、留存证据,避免纠纷;强调“产品质量安全至上”,引导农户规范种植加工,助力锥栗产业做强做大,让特色产业成为乡村振兴“金钥匙”。
常态推进,久久为功 让法治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实底色
今年以来,锦屏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县委政法委为牵头,联动基层政法单位,构建“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文旅+法治”格局。通过“文旅+”“赛事+”“民俗+”“产业+”等多元路径,推动法治宣传从“阶段性活动”转向“常态化服务”,融入群众生活。从赛场“法治流动站”到音乐节“沉浸式宣讲”,从民俗节“双语普法”到产业园“田间咨询”,工作人员始终坚持“零距离服务”,用群众易懂的方式送法上门,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法治意识。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开展宣讲50余场,解答咨询1200余人次,覆盖8万余人。
下一步,锦屏县将继续深化“文旅+法治”创新:结合季节、地域文旅特色,打造梨花节、丰收节等个性化普法活动;整合政法、文旅、农业农村等部门资源,推动法治宣传与法律服务、纠纷调解、平安建设融合,构建“宣传+服务+治理”一体化体系,让法治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实底色,为锦屏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记者 石平 通迅员 石福涛)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川渝跨区域合作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