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讯(通讯员 胡璐)为扎实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激活基层人大工作的生机和活力,9月29日,常宁市宜阳街道于召开第一届居民议事会第一次会议。常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格文,常宁市政府副市长盘凤成到会指导。作为常宁市首个开展居民议事会制度试点的街道。此次会议标志着宜阳街道在基层治理创新中迈出关键一步,为全市基层民主实践提供了“宜阳样板”。
精心筹备:下足“绣花功”,筑牢议事根基
自启动居民议事会制度试点工作以来,宜阳街道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将筹备工作作为夯实基层民主的关键抓手。街道成立工作专班,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围绕议事会成员遴选、会议议程设定、民意收集渠道等核心环节细化方案。通过自主报名、社区推荐等方式,从辖区内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其他居民等社会各界代表中择优确定议事代表,确保成员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同时,依托村(社区)两委干部入户走访、屋场恳谈会等方式,提前收集民生实事、痛点难点问题,经梳理筛选后确定会议核心议题,为高效议事、精准议事奠定坚实基础。
规范召开:架起“连心桥”,共商发展良策
会议严格按照既定议程有序推进,街道相关负责人首先介绍了居民议事会制度的设立目的、运行规则及试点工作意义,明确议事会作为“政府与百姓的沟通桥梁”,将聚焦“民之所盼”、围绕“发展之需”履行议事协商职能。随后,议事会成员围绕“燃气管道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电排维修”“电排建设”“地质灾害治理”5项重点项目展开热烈讨论。成员们结合自身观察与群众诉求积极发言,既有对现有工作的肯定,也有对改进方向的建议。会议最终形成多项共识,明确由街道相关部门对建议逐条认领、制定落实台账,定期向议事会反馈进展,真正实现“民有所呼、会有所应,事有所议、议有所决”。
深远意义:开启“新征程”,引领治理升级
作为宜阳街道首届居民议事会,此次会议的召开不仅填补了街道基层民主协商机制的空白,更具有三重“里程碑式”意义。其一,首次搭建起规范化的基层民主平台,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推动基层治理从“单向管理”向“多元共治”转变;其二,率先在常宁市探索居民议事会制度,为后续全市推广积累了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助力形成“上下联动、全域推进”的基层民主建设格局;其三,通过凝聚群众智慧、汇聚发展共识,将“民意诉求”转化为“治理动能”,为解决基层难题、推动街道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更让基层人大工作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下一步,宜阳街道将以此次会议为起点,持续完善居民议事会制度,健全议题征集、议事协商、成果转化、跟踪问效全流程机制,让议事会真正成为倾听民声、汇聚民智、化解民忧的“民心阵地”,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更多力量。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衡南法院:开展中秋国庆节前督察 助力平安廉洁过节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