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7日至13日,受贵州省毕节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委派,我有幸参加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的2025年烟台市东部城市支持西部地区人才培训班,围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乡村实践”主题的培训,一路聆听经验、观摩实例、交流探讨,不仅开阔了视野,更对毕节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结合有了新思路,新观念、新想法。可谓收获满满、感触颇深。
此次培训既有理论高度,更有实践深度,在政策与经济分享环节,烟台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验,东西部协作的历史交流及对口帮扶西部成功案例,让我看到东部地区在产业转型、生态保护与区域协作中的系统思维模式——不是单纯追求“低碳”或“增收”,而是将两者融入乡村发展大局。尤其是巫山秋月梨种植,用“小果实撬动大产业”“跨区域协作破资源瓶颈”的真实故事,让我明白特色产业是连接生态保护与群众增收的关键纽带,这为毕节挖掘本地特色资源、推动产业绿色升级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参考的路径。
实地考察环节更是让我直观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在胶东烟台党性教育基地,红色精神与乡村振兴的结合,让我意识到生态发展与乡村建设需有坚定的理念支撑;长岛海洋生态文明展览馆、老海岛事迹陈列馆,从“靠海吃海”到“护海养海”的转变,以及南海岛、孙家村、长岛港的零碳应用场景,让我看到绿色低碳不是“约束”而是“机遇”——垃圾分类处置中心的高效运转、文旅数字经济对烟台发展的助力,证明只要找对方法,生态保护能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烟台葡萄酒产业的考察,更让我对“特色产业带动集体增收”有了深刻认识,从葡萄种植的生态化管理,到葡萄酒酿造的全链条品质把控,再到“葡萄酒+文旅”“葡萄酒+品牌”的融合发展模式,烟台将本地气候、土壤等生态优势,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优势,既守护了田园风光,又让村民共享产业增值收益。这让我联想到我们毕节,同样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与特色农产品、若能借鉴烟台“立足生态、聚焦特色、延伸链条”的思路,或许能让毕节特色产业走出“小而散”的困境,实现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双赢。
培训虽短,对我而言是一次思想的“充电”与行动的“赋能”。作为毕节市发展改革委员会的一名干部,我将把此次在烟台学习到知识、经验、想到的思路带回工作中,一方面积极借鉴烟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做法,结合毕节资源优势,探索毕节特色产业绿色发展路径;另一方面主动对接东部协作资源,推动毕节与东部地区在资金、技术、市场、人才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努力将毕节的绿水青山转化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为毕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乡村振兴实践贡献自己的力量。(作者:贵州省毕节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吴学仕)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活力中国调研行|江苏太仓港:港口运输忙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