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讯(记者 叶亚山 通讯员 胡琪 刘莎莎 刘立芳) 宁钰淳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邵阳学院文学院“崀山红韵,青锋助新”乡村振兴促进团于7月初深入邵阳市新宁县黄金瑶族乡,聚焦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开展深度调研与实践服务,以青春智慧探寻乡村致富新路径。
聚焦生态循环,特色产业焕发新机
我们团队将目光锁定黄金瑶族乡两大支柱产业——梅花鹿养殖与猕猴桃种植。在侗鑫鹿业养殖场与猕猴桃种植基地,学子们实地考察了独特的“种养循环”模式:第一点就是变废为宝:猕猴桃架下滋生的鲜嫩青草,成为梅花鹿的天然饲料来源。第二点就是绿色滋养: 鹿粪经过科学无害化处理后,转化为滋养猕猴桃的优质有机肥料。第三点就是生态双赢: 这一闭环模式有效降低了成本,提升了产品品质,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实现了“鹿肥桃硕”的双丰收。
直面发展瓶颈,共谋产业升级良策
调研中,大龙村支部副书记、基地负责人肖宗坚坦诚指出当前产业发展的共性挑战:“品牌不响、销路有限、人才短缺仍是制约发展的关键瓶颈。”针对这些问题,实践团队成员与黄金瑶族乡党委书记杨佳明及基层干部展开座谈,结合调研数据,提出务实建议:一是要打造地域品牌:强化“黄金瑶乡”地域IP,提升梅花鹿茸、鹿血酒及猕猴桃的辨识度与附加值。二是要拓展多元销路:积极拥抱电商直播新业态,线上线下同步发力,突破地域销售限制。三是要引才聚智返乡: 以“乡愁”为纽带,以产业发展“机遇”为磁石,吸引青年人才回乡创业就业。杨佳明书记听后,高度认可邵阳学院学子建议。
青春赋能田野,校地协同注入动能
从抵达黄金瑶族乡伊始,邵阳学院学子便以扎实行动投身振兴一线:
深度调研摸实情,运用专业方法,深入田间地头、养殖场舍,与农户、合作社负责人、基层干部面对面交流,精准把脉产业痛点。新媒体赋能推广,通过短视频拍摄、直播带货等形式,助力“养在深闺”的瑶乡鹿茸、猕猴桃等特色产品“走出去”。智力支持谋长远, 团队将整合调研成果,撰写详实产业发展报告,为大龙村集体经济提供可操作的振兴方案,也为同类乡村发展贡献“邵院智慧”。
“热忱欢迎更多高校学子投身乡村沃土!”杨佳明书记的期盼,道出了校地协同的深层价值。邵阳学院“三下乡”实践,不仅让青年学子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增长才干、厚植家国情怀,更实现了高校智力资源与乡村发展需求的精准对接,书写了“学子赋能乡村,乡村锻造学子”的动人篇章。
此次黄金瑶族乡之行,邵阳学院学子以脚步丈量产业振兴的广度,用智慧探索生态发展的深度。未来,他们将继续架设校地合作桥梁,为这片绿色沃土的产业兴旺与乡村振兴持续贡献澎湃的青春力量。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广东近岸海域将出现3到5米的大浪到巨浪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