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春风拂面,踏入湖南蓝山县塔峰镇福镇村,一幅崭新的新农村画卷便在眼前徐徐展开,令人眼前一亮。一栋栋风格各异的别墅矗立在乡间路旁,乡村道路宽敞整洁,小车 、货车在村道上进进出出,一条条宽敞的水渠都是用青石修砌,流水清澈,村里酒店、商店、工厂等随处可见。谈到村里日新月异的变化,村民们都赞不绝口地说:承蒙有个好村支书雷渊新,他带领乡亲们走上产业致富的发展道路。
今年58岁的雷渊新,1985年11月应征入伍,成为一名武警战士。在部队这个大熔炉的锤炼下,他迅速成长,很快就成为了一名班长,还多次荣获“嘉奖”“优秀班长”的称号。1987年他在部队光荣加入共产党员,1989年2月,他退伍回到家乡。
“退伍不褪色”,他保持军人那种吃苦、勤劳、勇敢、乐于助人的本色。回到家乡后,他开始到长沙铁路局湘乡车站干合同工,自己每月拿到了工资,想到乡亲们都还有不少过着贫困的生活,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一名共产党员他心里非常不安。于是,他辞退合同工回到家乡走上创业之路。
1993年,他购置了一辆车跑运输。次年,他创办了石材加工厂。此后,他又陆续在村里开办了建材点、玻璃制品厂等企业,并优先吸纳村里的贫困村民到厂里务工。汇源瑶族乡源峰村脱贫户盘土保就在他厂里务工多年,每个月拿到五千多元的工资。
他保持军人作风,关心村民,在群众中威信极高,1999年他被村民推选为村委主任,2002年担任村支书。当上村干部,他深感肩上的责任更重,除了自己办好企业,还要引领村民走上办企业致富之路。他常说:自己是一名退役军人、一名村支书,就要有责任担当,自己一家富不算本事,带领村民们走上致富道路才是尽职的共产党员、一个有担当的村支书。
2001年,他与亲弟弟合伙,在贵州创办彩钢瓦厂,妻子常驻贵州帮助经营,他贵州蓝山两头跑,更加辛苦。但主要精力在蓝山,因为家乡还有自己多家企业需要管理,更为重要的是自己是个村支书,需尽职尽责谋求村里更好发展。在贵州,他觉得办小型厂子,诸如彩钢瓦厂、不锈钢厂等,非常适合自己村村民发展。于是,他积极动员村民到贵州创业。先是让村民在自己的厂里工作一段时间,熟悉业务情况后,再适时为他们提供资金和信息支持,帮助村民自己办厂。通过他“传、帮、带”,村里来贵州创业的村民陆陆续续不断增多。目前,这个246户1146口人的村子,已经有300多人以贵州为起点,开始到云南、西藏等地办厂,他们的收入少的一年十万二十万,多的一年上百万甚至几百万。村民雷渊领、陈玉强等,通过村支书引导到贵州办厂,一年收入上百万元,在村里建好了高档别墅。目前,全村仅私人小车就达120多台。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群众心中有杆“秤”,他用心用情赢得村民的信任,他连续担任八届村干部,其中一届村委会主任、七届村支部书记。他还当选蓝山县第十七届县人大代表。
“寒风飘飘落叶,军队是一朵绿花,亲爱的战友你不要想家,不要想妈妈……”在他办在村里的“旗胜建材厂”,每天都有几十个工人忙碌着,其中有些是退役军人,每当上午十二点下班时,厂里都会播放这首《军中绿花》,他说,也许是那段军旅生涯太过难忘,听到这首歌,心中便涌起一股亲切感。或许,这便是他作为一名村支书、一名退役军人,内心深处对于崇高责任与担当的情感寄托。(本报通讯员 李贵日、骆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祁东县洪桥街道“三抓三强”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