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中文网

导航菜单

莫让“五载博士转岗后勤”异化了招聘初衷

2024
03/12
13:58
中国新报
分享

 

        近期,太原师范学院一项关于高层次人才引进和管理的规定引发热议。该规定要求全职引进的博士研究生在满五年未能晋升副教授后需转岗至后勤等部门。然而,学院已明确表示这一规定已于2023年6月废止,并采用了新的管理办法。这一事件不仅引发了社会对于高校人才引进政策的关注,更让我们深思:招聘的初衷是否已被异化?

 

        “人才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这句古训,深刻地指出了人才的重要性以及珍惜人才的必要性。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初衷正是为了提升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在这一过程中,博士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引进寄托了学校对他们未来能在教学和科研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期望。

 

         然而,从学术发展规律来看,晋升副教授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人才们在教学、科研等多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并经过严格的评审程序。然而,该规定却将晋升与否与转岗直接挂钩,这无疑是对学术发展规律的粗暴干涉。这种急于求成的做法,不仅违背了招聘的初衷,更可能损害到学校的长远发展。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环境对于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该规定还可能引发一系列负面效应。一方面,它可能导致人才流失。对于那些无法在五年内晋升副教授的博士研究生来说,他们可能会选择离开学校,寻找更加适合自己的发展平台。这无疑是对学校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它也可能破坏学校的学术氛围。为了晋升副教授,一些教师可能会过分追求论文数量和质量,而忽视教学质量和学生需求。这将导致学校的学术氛围变得功利和浮躁,不利于学术的健康发展。

 

       因此,相关学院应该重新审视这一规定。学校党组织、行政应该为人才们创造一个更加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学术兴趣和特长进行深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和创造力,为学校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还应该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全面评估人才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表现。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一刀切”的评价方式,还能更加公正地评价人才的贡献和价值。此外,应该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和空间。这不仅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学校,还能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学校的快速发展。

 

        总之,“博士5年未升副教授转岗后勤”的规定不仅违背了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初衷,也违反了学术发展规律。高校党组织和主管部门需要重新审视和调整其高层次人才引进和管理的政策。只有这样,才能为人才创造一个更加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推动学术事业健康发展。同时,我们也需要深刻反思招聘的初衷是否被异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珍惜和用好每一个人才资源。(本报评论员 陈文华)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湖南长沙:“二月二”民俗活动进校园
下一篇:最后一页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