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中文网

导航菜单

贵州凯里:苗寨芦笙响 “流动集市”旺

2024
02/23
15:40
中国新报
分享

 

     “哪里有芦笙会,我们就到哪里摆摊。”

 

       2月21日是正月十三,小摊贩付晓芬在凯里市舟溪镇新中村平中社区芦笙会现场卖小吃,一脸笑容。

 

 

       付晓芬家住凯里市舟溪镇青龙村,平时与丈夫在外打工。过年回家,付晓芬夫妇就到周边村寨“赶会”,摆摊卖小吃,春节芦笙会时间不长,但生意不错。

 

       “我们是追会的!”付晓芬开玩笑说。

 

      今年正月初二起,付晓芬夫妇就到鸭塘街道六和村芦笙会摆摊。今天来平中社区,过几天去甘囊香芦笙节,结束后,他俩又出门打工。

 

       付晓芬回忆,过去,不通公路,去“赶会”摆摊全靠肩挑背驮。如今,村村寨寨通水泥路了,出门开车很方便。

 

 

      “呜呜呜呜……”

 

       此时,芦笙吹奏,身着苗族盛装的姑娘们翩翩起舞,围成一个个圆圈,缓缓前移,或左或右,或前或后,按照芦笙的节奏变化不时变换着优美的舞姿,顿时,整个寨子成了欢乐的海洋。

 

 

       天黑了,路灯亮了。突然,一阵鞭炮声中,舟溪镇苗岭村芦笙队将荣获“第二名”的锦旗挂在芦笙上,跳起了铜鼓芦笙舞,大家脸上洋溢着胜利的笑容。

 

 

       一名队员吴如秀说,7岁时,她就跟寨子里的长辈、姐姐学跳芦笙舞和赶会。上大学后,与小伙伴们见面少了,通过芦笙会,又能一起交流,加深感情,还能传承民族文化。

 

 

       记者走进平中社区看到,从村口到芦笙堂,公路两旁车辆、摊子排起了“长龙”,一公里多长,小摊小贩忙着煮米粉、搞烧烤、称米花糖……感受到了热腾腾的烟火气和浓浓的年味。

 

 

      平中社区的一位七旬老人告诉记者,自古以来,我们村跳芦笙三天,从没人来卖东西。改革开放后,开始卖葵花籽、汽水和甘蔗,到摆摊子,像赶场一样。

 

 

      据介绍,春节期间,凯里、丹寨、雷山、麻江四县市接壤的苗族村寨均有自发筹资举办民间芦笙会的习俗。从正月初一由凯里市白午街道翁义村开堂,各苗族村寨接力,直到正月十五日至二十日集中凯里市舟溪镇甘囊香芦笙节结束,活动至少一天,多则五天,今年甘囊香芦笙节延长至8天。

 

 

     期间,还举办山歌、广场舞、篮球、斗牛等比赛。

 

     凯里市文体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春节期间,凯里地区举办民间芦笙会,不仅增进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也促进各村寨“流动集市”应运而生,更加活跃农村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本报记者 刘鹏飞 通讯员 陈丹 杨仁海/图)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多彩活动迎元宵
下一篇:最后一页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