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正值“五.一”劳动节假期,本是旅游的黄金时期,但天公偏不作美,整天浓雾弥漫,大雨常至,气温骤降。但湖南省攸县老年大学的60多名学员们,却坚持“雷打不动”地在校长朱建设的带领下,冒雨南赴渌田镇采风,特意给敬老院的老人们捐款捐物又义演,和他们分享节日的快乐,让彼此的老年生活,在充滿阳光和歌声中欢乐地度过。
渌田镇地处攸县.安仁、茶陵三县的交界处,素称攸县的“南大门”,这里有着古老的“蔡氏家祠”,1926年叶挺率北伐军首战告捷纪念地、潞甫生态园等深厚的“红、古、绿”历史文化底蕴,尤其是该镇“五化”办院的经验值得人们学习。
为了搞好这次极有意义的采风活动,校方极早策划了活动方案,积极组织了全体学员敬老爱老捐款,还组织了具有文艺细胞的学员排练文艺节目。面对连绵的阴雨,也不轻言放弃。
活动日里,60多名攸县老年大学学员,甚至有的路远者天还没亮,就尽早起床赶路,云集在校园,8点钟分乘12部小车,赶赴渌田采风。
上午8:30分,采风活动在雨中如期举行。首先,攸县老年大学文学系主任夏立新作开场讲话,说明了举行这次活动的初衷,并详细介绍了活动捐款和排练情况,并对大家的拳拳爱心进行了大力表扬;渌田敬老院院长蔡小丽介绍了敬老院的基本情况和办院经验;紧接着,举行了向院里孤寡老人的爱心捐献捐物仪式和文艺惠民演出。
文艺惠民演出极其丰富多彩,开场舞《万岁毛主席》,由一名学员高举一面鲜红的党旗引领,10余演员身穿草绿色军装大阵容登台,充着满满的正能量;第二场的哑剧《城里人与乡下人》,是由敬老院的演员蔡小丽、蔡国英共同演绎,诙谐地无情讽刺了那些“高贵者”对“卑溅者”身高一等、不屑一顾的傲慢,维护了自己的神圣尊严;第三场的《长相思》,通过演员的轻歌曼歌,达到了美轮美奂的艺术效果;第四场的经典红歌《洪湖水,浪打浪》,由方伟红清音演唱,夏立新二胡伴奏,让悠扬的琴声轻飘全场;《致敬老院一群老人》的诗歌朗诵,由衷地表达了对老年人的敬意与祝福;最后的《阳光路上》这首歌曲寓意着我们老年人的生活,也如阳光般的温暖和美好……使院里老人们和当地干群,看得眉开眼笑,掌声连连。
“每一次结束都是新的开始,我们还有无尽的期待、无限的向往。感谢各位演员的精彩表演,也感谢大家的参与,愿我们的晚年生活充滿阳光和快乐!”节目主持人颜盼的话,宣布了这场文艺义演的圆滿结束,激起了大家的一片热烈掌声。
最后,攸县老年大学校长朱建设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阐述了开展这次活动的意义,大力赞扬了学员们义捐义演的可贵奉献精神,祝福渌田人民和攸县老年大学的日子越过越美好,号召大家进一步弘扬敬老爱老的中华民族美德。
潞甫生态园在哪里?去之前,我曾意想可能是片花果飘香的农业特色产业种植园,但乘车亲临一看,现实立即粉碎了我原来的认知!只见一座碧波浩淼的大水库旁,躺着一座似馍头状的大山包,山上没有山峰,也没有成片森林,山顶原是一块浩大的平地,平地中央建有一所低矮的平房,房前是块大院坪,旁边卧着数个白色的蒙古包和一个红褐色土砖建筑而成的圆形“村歌社舞”戏台,被广阔的绿色草地与许多花树包围,四大“党建宣传廊”相嵌其中,台后的山侧,还有一个较大的“娱乐场”,上边被彩旗彩带装饰成网状;山侧还设有酒肉飘香的特色餐饮店……我心头无不为之一动:这岂不是把能歌善舞的蒙古草原游牧人精心打造的草原文艺娱乐园,复制在这山上吗?我由此感悟:原来农人们的枯燥生活,可以凭借想象的肢膀,飞至理想的彼岸,只要土地允许,那里都可以变成自己怡然自得的“桃花源”!
因此,至下午,这次南行绿田的采风活动,就这样充满乐趣地圆满结束了。(李放鸣)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