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中文网

导航菜单

人才“非升即转”值得考量

2024
03/12
19:59
中国新报
分享

 

         近日,太原师范学院发布的一项关于引进和稳定高层次人才的管理办法在网上引起热议。该办法规定,全职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学校的最低服务期需达到八年,对于未能晋升副教授的博士研究生,工作满五年后需服从学校安排转至后勤、保卫等服务保障岗位。这一看似为了确保人才稳定性和学校长远发展的举措,实则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今天,高层次人才是推动学校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的关键因素。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更应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学术自由和发展空间。而“非升即转”的管理办法,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人才的职业发展,可能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人才对于学校和社会的重要性。

 

         对于这一规定,我们不得不质疑其合理性。八年的服务期对于许多科研工作者来说是一个相对较长的周期,尤其在学术领域,研究成果往往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博士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学术成就往往决定了学校在某些领域的竞争力。简单地将未能晋升副教授的博士研究生转岗,不仅是对他们个人努力的否定,也可能导致学校失去一些潜在的科研力量。

 

        此外,转岗机制的合理性也值得进一步质疑。将未能晋升副教授的博士研究生转到后勤、保卫等服务保障岗位,这种做法忽视了人才的多元性和专业性。这些岗位往往需要特定的技能和知识,而并非所有的博士研究生都适合从事这样的工作。因此,这种一刀切的转岗方式不仅可能浪费人才资源,也可能给学校的整体运作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针对这一问题,我认为高校应该采取更加合理和人性化的管理方式。首先,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和晋升标准,确保他们有清晰的职业预期。其次,对于未能晋升的博士研究生,学校应提供更多培训和发展机会,而非直接转岗,以提升他们的能力。最后,高校应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通过物质和精神双重激励,激发高层次人才的创造力和工作热情。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认识到,“非升即转”的管理办法可能对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产生负面影响。高校应重新审视并调整其人才管理策略,确保既能稳定人才,又能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和激励,从而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本报评论员 陈文华)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衡阳市华新实验中学举行2021级中考冲刺百日誓师大会
下一篇:最后一页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