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中新融媒网讯(记者 陈斌)一到七层楼,都是来自湖南省各地的脑瘫儿童,最多的时候有数百儿童,最少的时候也有数十儿童,在长沙县湘龙街道,有一位“脑瘫儿童”的爱心妈妈,她就是今年48岁的慢天使爱心屋创始人——姚姐。

这栋7层楼的“爱心屋”,位于湘龙街道城西安置小区,每年光是租金就要20多万元,还不包括水电、餐饮费。
而“爱心屋”的创始人——姚姐,是一个小学文化都没有的单身女子。

6月3日,儿童节刚刚过去不久,记者路过“爱心屋”,见证了姚姐的爱心之旅。中午12时,7楼的食堂聚集了脑瘫儿童和她们的家长,有近百人之多。
“这些脑瘫儿童小的一两岁,大的十五岁。”姚姐说,每户人家都是三菜一汤,三个菜分别是豆角、鸡翅、白菜,一汤是肉丸粉丝汤。

“这些饭菜都是免费提供的,这么多人,吃一餐要三四百元。”姚姐说,饭菜的厨师都是小孩的家长们,爱心屋的收入主要靠一楼“爱心超市”的创收,另外还有一些爱心人士的募捐。

7层楼的爱心屋,每个台阶、每一层都散发着浓浓的爱心,一到七楼有爱心超市,爱心教室、图书室、理疗室、休息室、餐厅等,即使是楼道,也是脑瘫儿童的锻炼场所,中午11时许,记者在楼梯里,正好见到了黎奶奶带着11岁的孙子小源在台阶一层层地上楼梯学走路。

小源带着头盔,两条弯曲的腿很艰难地挪动着,见到记者,他会咧着嘴巴叫“叔叔”。“以前都不会走路,现在强了些。”姚姐说,小源是湘潭人,由于患了脑瘫,从小幼儿园没有上过,奶奶带他到长沙求诊10年,以前在某康复医院理疗,现在基本上都是呆在姚姐的爱心屋。
爱心屋除了可以免费吃一顿中餐外,家长还可以带小孩在屋内免费进行各种理疗,有跑步机,矫正形体的仪器,还有乒乓球台和一些玩乐的设施。
姚姐说,为了让小孩能和正常小孩一样识字,她还请了一些爱心人士给小孩上课,每月每个老师最低2000元学费。
姚姐叫姚志军,是邵阳人,身高1米68的她,有一个读高二的儿子,她的爱心之旅,和她的心酸经历有关。
据姚姐介绍,4岁时,她的父亲去世,6岁时,母亲改嫁,8岁时,她被人拐卖到长沙,当时剃了“光头”的她被买主误认为男孩,后来发现是女孩,买主就抛弃了她。
此时,长沙市白沙路附近某家属区一个李奶奶收留了她。
李奶奶有偏瘫,其子女为了照顾李奶奶,请了一个人照顾她,而年幼的姚姐的任务则是陪李奶奶说话,在李奶奶家,姚姐学会了洗碗、洗衣服、拖地,以及到街上卖矿泉水赚钱。
在李奶奶家住了5年3个月,13岁的姚姐又被人介绍去带一个小孩。
这个小孩是一个女童,她的爸爸妈妈当时怕小孩拖累,将她丢给了尚未成年的姚姐带,就这样,姚姐成了女童年轻的妈妈。

“她有脑瘫,不会说话,站不起来。”姚姐说,她陪伴了女孩12年,在她的护理下,这个小女孩后来考上了大学。
女孩出行最终还是依靠轮椅,但是女孩能够自己谋生,还可以自己赚钱养家。
“她的父母亲在小时候给了我1000元,照顾女儿3个月的费用,后来就再也没有给过。”姚姐说,女孩出过国,在上海呆过,为了弥补父母亲的亏欠,感谢姚姐的照顾之恩,每个月都会给姚姐寄钱,给了七八年,直到去年疫情影响。

“我之所以创办爱心屋,来源于我从小是孤儿,另外来源于这个女孩,我和她相处8年多,她才开口说话,后来智力恢复,会读书会自立。”姚姐说,她决定用自己的知识帮助脑瘫儿童,2014年,她做起了志愿者,跟了一个公益组织帮助脑瘫儿童,曾到了浏阳献爱心,在浏阳,有人劝她献爱心没必要来这么远,不如到长沙,在长沙开福区一家志愿者协会的带领下,她在长沙县湘龙街道某医院,看到了许多急需照顾的脑瘫儿童。

为了帮助脑瘫儿童,姚姐最先在湖南工程职业学院旁边搭了一个棚子,后来一个好心人提供了一间小房间,再后来,4个好心人合伙租了4间房,给这些脑瘫儿童做爱心屋。

这栋7层楼的爱心屋是2017年,最先由一个好心人租赁给脑瘫儿童的,但只租赁了半年,就没有租了,后来,房租都是姚姐支付的。
姚姐说,她身上也没有什么钱,她的爱心事迹被好心人提供给了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播出节目后,有爱心人士募捐了30多万元,随后,姚姐在爱心屋一楼开了一家爱心超市,“以店养租”,另外还有一些好心人,好心单位也伸出了援手。
在姚姐的爱心屋,记者看到了来自永州的李先生一家,其中李先生眼睛看不清楚,妻子有精神病,3个小孩,大女儿11岁,脑瘫大儿子6岁,小儿子2岁,“2010年,他们就到过附近的康复医院,后来又回去了,3年前又过来了,在我们这里,免费提供小孩学习和康复。”姚姐说,“爱心超市都是志愿者在帮忙照顾,每年营收不到10万元。”资金的不足,她是东挪西凑的,她不知道,自己的爱心屋还能坚持多久。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安徽休宁:爱心捐赠为梦想插上“爱的翅膀”
下一篇:党群携手献爱心 聚力帮圆微心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