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报融媒网

导航菜单

贵州麻江:畲寨里的脱贫事

2019
05/07
14:12
中国新报
分享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畲族是我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麻江县金竹街道仙坝村是一个畲族村寨,全村辖20个自然寨757户3269人,其中畲族占总人口的99%。摆脱贫困,过上美好生活,这是仙坝村畲族同胞一直以来的期盼。如今,这个愿望变成了现实。4月25日,省政府正式批准麻江县退出贫困县序列,仙坝村实现了整体脱贫。从5月5日起,记者走进仙坝村,将进行为期一周的蹲点体验式采访,与畲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访民情、听民声,讲述他们真脱贫、脱真贫的生动故事,为脱贫攻坚凝心聚力、加油鼓劲!
 

 

仙坝村村干,驻村干部帮赵金花搬新家。

 

赵金花:“三顾茅庐”搬新家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麻江县金竹街道仙坝村“两委”和帮扶干部“三顾茅庐”,劝说畲族贫困户赵金花搬家的故事,在群众中传为佳话。  

      5月5日,是记者在仙坝畲寨蹲点采访的第一天。



村干,驻村工作组“三顾茅庐”做工作,宣传党的扶贫政策。

      山村的夜晚,来得特别快。吃过晚饭,记者在帮扶干部杨敏的带领下,打着手电筒,走村串寨来到赵金花上个月刚搬进的新家。--

      “是杨敏妹子吧?门没闩,快请进屋来。”听到敲门声,赵金花快步走了出来,亲切地挽着杨敏的手臂,将我们迎进屋里。

 


赵金花搬家


      和往常一样,杨敏与赵金花聊起了家常来:“大嫂,搬进新家还习惯么?”

      “妹子,说真的,还真有点不习惯。”赵金花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原来睡在旧木房里不踏实,总担心哪天房子突然塌了;现在搬进新砖房里也不踏实,老以为住在别人家呢!”

 


赵金花搬家


      赵金花家刚从旧木房搬进新砖房不久,铝合金门窗上的保护膜都没来得及撕掉,房子也还没有装修,但却十分干净整洁,墙上贴着的“结对帮扶工作联系卡”格外醒目。

      了解我们的来意后,她指了指墙上红色的联系卡说:“劝我搬家,帮我建房,他们都是我的亲人!”

      赵金花是个苦命的女人。1990年她刚结婚3年,丈夫王德全精神失常,发病时经常伤人毁物,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赵金花正在地里忙碌

      “我也想过改嫁,可是看到3个孩子都还小,最终还是选择留了下来。”说起过去,赵金花声音哽咽了。

      就在赵金花感到家里日子过不下去的时候,精准扶贫叩响了她家的大门。2014年,赵金花和丈夫王德全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低保和残疾人补贴等政策。

      赵金花家过去住的房子,是一栋年久失修的木房,透风漏雨,破旧不堪。2015年,木房塌了半边,一直无钱修复。
      村“两委”和帮扶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金花,我们一起想办法把房子盖起来。” 2017年,村干部上门动员她家实施危房改造。

      一听盖房,赵金花面露难色:“我辛苦一年都难得攒一两千元钱,就是砸锅卖铁,这房我也盖不起来呀!”
第一次,她婉言谢绝了。

      2018年7月,县里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村里又想到了赵金花,街道和村干部再次上门动员,依然被她婉言谢绝。

      “搬到新的地方,我怕王德全不习惯,发起病来乱打人。”赵金花道出了心里的苦衷。

      脱贫攻坚不漏一户不落一人。2018年11月,驻村扶贫工作队、村“两委”干部、帮扶责任人轮番上门,为赵金花解读脱贫攻坚政策,动员她参加危房改造。

      经过反复开导劝说,赵金花终于松了口。

      这时,赵金花的女儿大学毕业当上了老师,儿子高中毕业在贵阳务工,家里脱了贫,还有了一点积蓄。

      2018年12月,赵金花拿出3万多元,政府补贴3.5万元,在帮扶干部和街坊四邻的张罗下,雇工人、买材料,推倒破木屋,开工建新房。

      经过4个多月的努力,一栋建筑面积100多平方米、宽敞明亮的新砖房建成了。

      像赵金花一样,2018年,仙坝村得益于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共有10家危房户喜迁新居。

      搬家的头天晚上,赵金花激动得无法入眠,她收拾完东西后,帮王德全洗了个干干净净的澡。王德全听说要搬新房,开心得手舞足蹈。

      “做梦都没想到,好日子就这样找到了我。”打量着敞亮洁净的新房,赵金花开心地笑了,仿佛看见了丰收的庄稼、圈里的猪牛和那节节攀升的好日子……

      (记者 刘鹏飞 通讯员 李田清 杨光能 曹杨军)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河南鲁山:推广“四链模式” 推进产业脱贫
下一篇:长沙磁浮快线试运营3周年 共运送旅客916.54万人次

频道总排行